吴稚晖:骂人成癖的“民国怪人” (《江南百家姓》19)
来源:扬子晚报
2019-07-09 17:01
他是孙中山的信徒,蒋介石的亲信,国民党的“四大元老”之一,可他是无政府主义者;他是推广拼音的先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学术伟人”的荣誉称号,成为20世纪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有人吹他、捧他;有人骂他、恨他……他就是吴姓名人之一——吴稚晖。
被称“注音符号之父”
1912年4月19日,在上海新舞台,一个小丑走上了台,身穿黑西装、脖系红围巾,红绳扎小辫。左手拿着西班牙鼓,右手拿着一把折扇,边击鼓边高唱。原来中华民国成立不久,国库空虚,他来为国家募捐的。下面的人抛银元上来,他跪在台上叩头不止,钱抛得越多,他叩得越快。观众也很兴奋,把金戒、金手镯也投到台上。最后小丑起身大声说:“我劝大家捐钱了,我不捐钱,下不了台。”然后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放在台上,在掌声中走下来。
他就是吴稚晖,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江苏常州武进人,原名吴眺,后改名敬恒,字稚晖。
吴家历代以种田为生,刚满6岁时,25岁的母亲病故,因为家中贫困,下葬时只能在下层衬以稻草。父亲吴有成为谋生计,在无锡城里开了一家陶器行,勉强糊口。外祖母陈太夫人可怜他,把他带到无锡抚养。所以他一口无锡话,至死未改,许多人把他当作是无锡人。
外祖母家也很穷,他常常吃不饱,衣衫褴褛,但读书勤奋,考中了秀才、举人,可惜三次参加会试都没有能中进士。1898年,34岁的他任教于上海南洋公学。
1901年,吴稚晖留学日本,此后也远赴英、法、德等国,他深深感到中国方言的复杂难读,所以极力倡导为汉字注音,他戏称拼音是汉字的“老婆”。1913年,即民国成立的第二年,教育部设立读音统一会,聘请吴稚晖主持工作。吴稚晖花费不少心血,挑选出简单易懂的符号,制定“注音字母”,并选取6000多字编辑成《国音字典》,同时还编了《汉语拼音表》等通俗教材,在全国力推“普通话”,被称为“注音符号之父”。
据说吴稚晖的老婆叫袁荣庆,不识字,吴稚晖为了方便写家书,所以积极研订国语注音,有了爱情的动力,促使他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这权当一说。
绝不做官,喜欢骂人
吴稚晖比孙中山大1岁,比蒋介石大22岁,1905年吴稚晖在伦敦与孙中山会面,接受了三民主义,加入同盟会。他是孙中山遗嘱的起草人和见证人之一,和张静江、蔡元培、李石并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要他出任教育总长,吴稚晖回答说:“做官我是做不像的。”在总统府住了四天就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了。吴稚晖是蒋介石官邸中的常客,进出不用通报。蒋介石几次要他出来做官,他说:“我是无政府主义者,脾气也不好,不敢当呀!”他还说:“官是一定不必做的,国事是一定不可不问的。”
1943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病逝,蒋介石曾经力邀吴稚晖接任,吴稚晖极力推辞,理由为“三不”:“一、我平常的衣服穿得很随便简单,做元首要穿燕尾服、打领带打领结,我觉得不自在;二、我脸长得很丑,不像一个大人物;三、我这个人爱笑,看到什么会不自主地笑起来,不要哪天外国使节来递国书,会不由得笑起来,不雅。”终其一生,他只当了个中央监察委员,而且是个从不办公事的委员。
吴稚晖有吴疯子、民国怪人之称,骂人成癖。他骂过的人有:慈禧、光绪、陈宝琛、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罗振玉、袁世凯、曹锟、章士钊、汪精卫,甚至泰戈尔。
据说他曾经抡着拐杖追打戴笠,边追边骂,最后气呼呼地说:“可惜,撵不上这个狗杂种”。吴稚晖也曾不满蒋介石的作为,大白天提着灯笼去开会.蒋介石问他为何白天点灯笼,他模仿蒋介石的宁波家乡话说:“娘希匹,这里太黑暗,太黑暗了”!
抗战时期,汪精卫投降日本。吴稚晖口诛笔伐,称汪精卫为“汪精怪”;陈璧君为“陈屁裙”;褚民谊为“鼠狒黑”,说他们“臭了自己,臭了国家,还臭祖宗,更臭子孙,真是畜类”。
吴稚晖骂人,也被人骂过。据说有次在一个讨论注音符号的会议上,一名叫王照的学者与吴稚晖争执不下,突然破口大骂他“老王八蛋,只知道嘻皮笑脸”。吴稚晖只是轻描淡写说一声“哎呀,你弄错了吧,姓王的不是我,我姓吴。”
他写文嬉笑怒骂,对房事还作过有趣的总结:“血气方刚,切忌连连;二十四五,不宜天天。三十以上,要像数钱;四十出头,教堂会面。五十之后,如进佛殿;六十在望,像付房钱。六十以上,好比拜年;七十左右,解甲归田。”
书法大家,生活简单
吴稚晖自幼学习大篆,是当时无敌的篆体家,和谭延闿的真书、于右任的草书、胡汉民的隶书并称为民国时的“真草篆隶四大家”。他曾对朋友说:“这个举人是我骗来的,因为我写的文章不长,但是全部是用大篆写的,所以科举考官看不懂字,但觉得字写得很好,就把我录取了。”
吴稚晖一生清廉。有人描述他的住所:一挂旧蚊帐,一张竹板床,一个大马桶外加一老伴。他身边唯一珍贵的东西,就是2万多册的藏书。
抗战后,他的生活陷于困顿。1943年,由张道藩、章士钊、徐悲鸿等人起头,替吴稚晖在《中央日报》刊登“鬻书润例的启事”。吴氏书名在外,出价也不太高,启事一刊出,求字者很多。据说短短一年之内,吴稚晖得到润金五六万元。
一生支持蒋介石,病逝台湾
在漫长国共之争中,吴稚晖支持蒋介石,扮演着积极反共的角色。民国十八年冬,冯玉祥发给他一个电报,内容是:“如有人骂先生:苍髯老贼,皓首匹夫,不惜以党国元老为独夫作奴才,死后有何面目见先总理于地下!先生将何以自解?”
1927年,共产党员陈延年(陈独秀之子)被捕,身份并没有暴露,胡适得到消息后,决定营救,请求吴稚晖帮忙。但吴稚晖无耻地向国民党告密,陈延年遂被杀害,时年29岁。
1949年2月,他被蒋介石的专机接到台湾。吴稚晖一生不愿见医生,1953年病重,蒋介石强迫他治疗,吴稚晖生气地说:“可以去见阎王了。”10月病逝,活了88岁。蒋介石题词“痛失师表”,蒋经国遵从他的遗愿,将骨灰洒向金门南海,以示思念大陆之情。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杨民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