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博士蛰伏三年推出《精进2》 采铜:我不想写一本注水的书
来源:扬子晚报扬眼
2019-07-19 17:07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蔡震)719日下午,心理学博士、青年知识偶像、畅销书作家采铜携新书《精进2:解锁万物的心智进化法》来南京凤凰书城举行读者分享活动。这本书是《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晋级版,从视角、层次、组合、限制、进化、迁移、循环、完美八大角度,帮助读者开掘属于自己的心智进击力,为读者提供从“厉害的人”成为真正的“大牛”的实操方法。该书由凤凰联动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共同出版。

图片

采铜在接受采访。蔡震·摄

一个人,心中最难解的那些问题,通常不是源自知识的匮乏,而是思维方式的禁锢。

采铜向记者介绍,《精进2:解锁万物的心智进化法》是采铜沉淀三年,精心打磨出来的最新作品,是一本从微观到宏观启发读者解决问题方式思维的心理学跨界书籍。从视角、层次、组合、限制的角度,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小事物,帮助读者建立重新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轨迹,又从进化、迁移、循环的宏观视角,为读者各方面素质的层级提升给予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的指导。

书中理论严谨,且方法实用便捷,借鉴性极强,读者只需按照书中所授逻辑思考,长此以往便终能得到思维上的锻炼。这本书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让读者不知不觉将自己的思维和习惯重新整理,旨在重塑人的思维路径和学习逻辑,帮助任何年龄层的读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特别设置练习题环节,让读者能够更好地跟随作者的思路开拓思维,增加本书参与感与互动性。此外,全还附有匠心手作逻辑视图,方便读者理解内容,构建自己的思维框架。

问及封面上的黑鸟图形,采铜解释,“有读者以为这是一只乌鸦,其实不是。这是设计师创意设计的啄木鸟形象,用黑白对比的简洁图案表现形式,让人过目不忘。啄木鸟的特性是非常专注,比喻一个人在一个领域里的坚持和努力,靠的是啄木鸟精神。”

采铜说,三年来续写《精进》也是靠这种精神支撑,“写书,不同于在网上回答问题,不是碎片化的文字积累。而是有主题,有体系的写作,我不想写一本注水的书。”

 图片

采铜在为读者签名。蔡震·摄

与已出版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不同。《精进2:解锁万物的心智进化法》是《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的晋级版,首创“心智进化论”理念,主打“打碎思维,重新拼合”,带领读者打破思维的壁垒,将得到的信息重新组合,再度掀起一波成功学风暴。动机在杭州、吴霜、傅渥成、梁边妖、王佩、战隼激赞推荐。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是采铜2016年出版的 “精进”系列第一本图书,这本书为大家提供了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方面的精进路径,解答了大多数人经常遇到的自我成长中的问题,掀起了一波成功学风暴,多次霸占各类排行榜榜单榜首,销量已超过百万。

采铜对自己的回答,要求必须做到严谨。较真和理想主义,是他留给读者最深刻的特点。他说,关于怎样写出好答案,在每写一个长答案前至少要先打一天腹稿、写完后至少要读上三五遍反复推敲修改。

有读者说,看他的书和演讲,总能让自己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这对采铜是一种鼓舞,他收到了不少读者阅读《精进》后的信息反馈,“有读者事业上取得了成就,收入上有了突破,还有读者发来了结婚照,向我报喜,我感到很欣慰。”

 图片

《精进2:解锁万物的心智进化法》

采铜是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思维科学达人、学习、思维方法研究者,公众号“采铜的创想世界”。他的知识量丰富,理论被无数读者所信服。擅长从人的心理学角度架构思维层次,利用超广的知识涉猎面带领读者发现这个世界不同的视角。2014年他出了第一本电子书,名为《开放的智力》。随后又出版了《深度学习的艺术》,这两本电子书始终雄踞心理学排行榜的第一名。2016年畅销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出版多次霸占排行榜榜首,曾获“亚马逊新锐作家”第一名,以较真的精神、理想主义的情怀赢得无数人赞赏。

采铜认为,好答案是从铜山采铜的过程。他的ID名“采铜”,源自成语 “采铜于山”,语出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 “尝谓今人纂辑之书,正如今人之铸钱。古人采铜于山,今人则买旧钱,名之曰废铜,以充铸而已。”

人如其名。在学界风气浮躁,人云亦云的当下,很多人直接采用别人的观点,甚至以引用二手材料为傲,相当于用铜钱来炼铜。为读者负责,更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写,采铜提倡的是,写文章是从铜山采铜,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分析得出自己原创性的观点。这份执着和认真,让他对自己的每一个回答和知识输出,都具有典型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