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南消轩 记者 艾陆琦)近年来,国内多个古文物建筑场馆发生火灾,损失惨重,而几个月前,巴黎圣母院的一场大火也让人扼腕痛惜,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同样有很多主体为木质结构的古建筑存在。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古建筑,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燃”,7月22日,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在渡江胜利纪念馆开展古建筑微型消防站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微型消防站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22日上午,在渡江胜利纪念馆的比赛现场,来自南京市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等12家单位16支队伍的文保场馆队员们,在炎热的天气下身着消防战斗服,虽然早已汗流浃背,但面对比赛却依然热情高涨。经过激烈地角逐,两个比赛项目中,二人手抬机动泵操、一人两盘水带连接,清凉山公园管理处均拔得头筹,并最终获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处处长王华对记者介绍:“古建筑历来是我们消防工作的重点,是防火的重点。”据悉,目前南京针对古建筑的修缮和消防设施配备,除了配备微型消防站,同时在尽可能不破坏建筑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运用科技手段,安装无线烟感报警的配备、简易喷淋设备等,力争火灾发生第一时间发现、处置,防止进一步扩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从目前情况看,微型消防站所起到的作用明显。记者了解到,微型消防站人员配备不少于6人,配备灭火器、水枪、水带、灭火毯、消防斧等灭火器材,不但每个月都要进行消防演练,提高队员的消防实战水平,而且每个季度还要安排消防站队员到区消防大队进行培训,提高施救能力。
消防部门也提醒广大市民,为了更高地保护美丽的古建筑,在参观游览时,一定要遵守游览规定,不要在这些场所吸烟或者携带明火,以免引发火灾,导致难以挽回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