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像打字机,其实是计算器,我国两弹一星它立了大功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19-08-05 14:45
扬子晚报网8月2日讯 (记者 王国柱)这个暑假,靖江靖城中学有点热闹。该校一个党员活动室陈列着400件老物件,这其中有明代的火铳、清朝的木斗、清代的铜镜,有当地农人用来耕田的犁、运送粮食的独轮车,有旧时的算盘,还有手摇式的计算器......这些宝贝大多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它们是时代的见证者。当地学生在参观它们的同时,学到了不少知识。而免费提供这些老物件给人参观的是靖江民间收藏家杜扣龙。

清代铜镜、脚踏风琴、木制风箱、老式唱片机、粮票布票、旧毕业证、自行车证……这些几乎绝迹的物件吸引了很多假期返校学生的驻足。在展览现场,杜扣龙充当了讲解员的角色:“粮票、布票、自行车证......这些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产物,侧面反映当时物资的匮乏,粮食、布匹都要省着一点用。”指着一杆明代的火铳,杜扣龙称,火铳起初是用来捕猎的,到了清朝,火铳曾对付过外国入侵者。但相比于现代武器,火铳只能算是原始的火药器械。最让杜扣龙津津乐道的是一台手摇式计算器。这台计算器形似旧时打字机。杜扣龙说,手摇式计算器是中国当时最先进的计算装置。从1956年决策研制“两弹一星”,到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到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空爆,到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手摇计算机担当了最为关键的运算工具。在此之前,计算一条飞机轰炸的曲线轨迹需费时10日之久,而启用手摇计算机可缩短至三四日。

手摇式计算器。

记者注意到,杜扣龙展出的大多是靖江当地的老物件,比如当地农人用来耕田的犁、运送粮食的独轮车、灌溉农田用的风车等等。“展出这些是为了让孩子不要忘记靖江的过去,不要忘记前辈在靖江大地上的耕耘。”杜扣龙说起他免费办展览的“初心”。谈起热衷收藏,杜扣龙称这纯属偶然。20年前,他在农村一草垛下发现了一只粉彩瓶,瓶子开口处有了一道裂纹,故被主人丢弃。杜扣龙觉得,这只瓶子就这样被扔掉太可惜了,于是将其捡了回家,后经鉴定这只瓶子系民国时期的,虽谈不上价值不菲,但他一直视为珍宝。正是这次“巧遇”,让他坚定了他走收藏这条路的决心。本着“留住老物件,留住历史”的想法,20年来,杜扣龙走街串乡收藏了上千件老物件,在当地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