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的六位父母你最喜欢谁?方圆和刘静才是孩子眼中的理想组合
来源:扬子晚报
2019-08-13 00:41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欢喜》自登陆浙江卫视以来,以豆瓣8.1的战绩,创下了近一年来教育题材的最佳品相。

书香雅苑是中国城市里再常见不过的学区房小区,迎来送往一茬又一茬的陪读大军,深夜十一二点依然灯火通明,而每一盏灯背后,都是一个“集团作战”的鸡血家庭。

《小欢喜》中,恨铁不成钢的妈妈童文洁和没有压力、热爱自由的儿子方一凡之间因为成绩矛盾重重,“好好先生”方圆整日左右调停;

严防死守前夫乔卫东打扰女儿备战高考的单亲妈妈宋倩,对女儿乔英子的学习和生活展开全包围式的关切,冲突持续酝酿;

“空降父亲”季胜利和妈妈刘静的突然回归,让从小养在舅舅身边的季杨杨无所适从,父母小心翼翼地和孩子相处,试图融化彼此内心的坚冰。

无论优等生还是后进生,无论父母恩爱或是家庭离异,无论成功人士还是中年失业……在高考这座千军万马要过的“独木桥”面前,任何人都无法气定神闲,毕竟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是通往美好未来的金钥匙啊!

在《小欢喜》里,有两幕画面没有刻意强调,却是过目难忘:

一个是宋倩给英子的房间装了隔音的透明玻璃,玻璃正对着书桌,窗帘只能从外面拉开,女儿学习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妈妈的眼睛;

另一个是刘静租房时,被告知这套房子的上一个租户成功考上了清华,但卧室墙壁贴满的试卷上,写着触目惊心的“我恨”。

满眼皆是普通家庭为了孩子高考鸡飞狗跳的《小欢喜》,在6分温情、3分焦躁之外,夹杂着1分若隐若现的残酷。这1分点破不道破的残酷,成了发人深省的点睛之笔,无声胜有声。

《小欢喜》因为足够有写实性和共鸣性,被大量观众点赞“像极了我们的生活”,它不再是“父母皆祸害”,也不再是“孩子变形计”,而是摊开生活的原貌,由人及己,叩问本心。

既然这是一部重点在于启发为人父母之道的剧集,那么各位看官是否想过,《小欢喜》的六位父母在广大孩子心目中的受欢迎程度,会如何排名呢?

笔者综合各大社交媒体的评论,基本得出这样一个排名。评价由高到低依次是:刘静(季杨杨妈妈)、方圆(方一凡爸爸)、季胜利(季杨杨爸爸)、乔卫东(乔英子爸爸)、童文洁(方一凡妈妈)、宋倩(乔英子妈妈)。而如果可以重组CP的话,孩子们最希望同时拥有“方圆+刘静”。

如此排名,理由并不复杂。

刘静遇事心平气和,除了为生病的事情稍显烦躁,从不大吼大叫,她对孩子的爱深沉却从不用力过猛,懂得尊重、克制、包容,该表达教育立场的时候绝不缺位;方圆善于换位思考,是可以和孩子打成一片的“兄弟”,不过在教育上稍显松弛。

季胜利是典型的中国式父亲,因为工作疏于家庭,相对强势,胜在懂得知错就改。

乔卫东是个女儿奴,他的“快乐崇拜”和宋倩的“学习至上”水火不容。

童文洁对孩子非打即骂,教育方式显得粗暴。

很遗憾,看似对孩子付出最多的宋倩,却成了最让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家长人选,情感绑架每每压抑到让人喘不过气来。

父母和孩子因爱而联结,但又因为难以把握爱的边界而产生误会和冲突,但正是这些“历不完的试炼”,让每个家庭都在爱与理解中学会成长。

中国人自古以来强调“玉不琢不成器”,父母就是为孩子的成长拧发条的人,“鼓励”和“暴力”往往只在一线之间,摸准爱的临界点,是一门需要学习和修炼的艺术。

打着“我都是为了你好”旗号的父母,是不会赢得孩子的理解和欢迎的。

父母对于子女教育的焦虑,绝大多数来自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不安全感。《小欢喜》所体现的代际冲突,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父母和子女对于“梦想”的看法。

有社会学家指出,在东亚文化中,父母将子女作为财产来投资、以家长意志宰制个人命运的传统由来已久。今年夏天,电影爆款《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高燃刷屏,一个三岁的娃娃都可以自己的命自己说了算,为什么十八岁少年的未来,却全凭父母一家之言?

《小欢喜》的誓师大会上,有着航天梦的英子在气球上写下“CNSA”,妈妈问,这是什么东西。她说,这是我的梦想,不是东西。霸道的宋倩非要在气球上写考上700分这么赤裸而现实的愿望。母女两人拉扯之间,气球破了。

在舅舅的车场努力练就了专业技能的季杨杨,理想是成为一名职业赛车手,他认为人生不只有高考这一条路,当区长的父亲无法接受,愤怒道,世界上只有一个韩寒。哪怕他事后愿意去靠近孩子的爱好,却始终认为高考才是王道。

随着剧情推进,方一凡也逐渐清晰了未来的梦想之路,他想参加艺考,但曾是考场学霸的童文洁,怎会容忍儿子从艺?

当我们以围观视角看待这一切的时候,会发现另一个人生的真相:多年前的高考竞争中,方圆曾是季胜利的榜样,时过境迁,复读生季胜利成了区长,方圆人到中年丢了饭碗……如此“打脸”的剧情搬出来讨伐父母的偏执或有不妥,但我们必须深思的是,父母为什么不能听听孩子的梦想?人生的答案,就那么逼仄吗?

子们也要懂得的是——吒儿的命可以自己说了算,但前提是你得明白自己的梦想,并愿意为之坚持。要知道,过度佛系的父母也是反面教材啊!

来源:浙江卫视 编辑:张艳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