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收官,徐宾果然是幕后大boss!早前何孚被龙波刺瞎双眼后,曾在墙上用血写下“遥见双人影,知余在身旁”的字眼,疑似透露“徐”宾是幕后主谋,只是李必当时没能猜出来。
徐宾虽为八品小吏,却心系国政民生,并且自认有辅助圣人理政的才能,无奈人微言轻,不招各部官员待见,于是他心生报复,暗中筹谋,把狼卫,何孚,龙波,张小敬,李必,何执正,太子,林九郎,圣人全部玩弄于股掌之中。
当他向圣人毛遂自荐时,圣人却未能达成他的心愿,心灰意冷的他不惜绑架圣人,甚至要与圣人同归于尽,没想到被王韫秀一箭穿心,继而引爆伏火雷,瞬间灰飞烟灭。尽管徐宾下线是死有余辜,却也让人不胜唏嘘,因为他满腹经纶,心怀天下,终其一生都没能完成自己的理想。
大结局引发诸多讨论,但徐宾带给观众的最大感受就是,不要忽略任何一个小人物,这部剧就是一部“唐朝群像”,先从李必和张小敬开始,往下每个配角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故事,每个人都是鲜活、饱满的,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才是真正的“长安”,另外也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小人物,虽说社会有尊卑高下分别,但有本事的人也并非全都是权贵,徐宾这个人物大概就是在告诉我们,他虽然官小,但仍然能够做出惊动天地之举,亦有鲲鹏展翅的理想。
末了,张小敬问他:“你为什么把我放出来?”
徐宾答:“我想让你活。”
“张小敬,你跟我认识的人都不一样,我想让你活着。”
就这一句话,他的眼泪哗哗,观众也眼泪哗哗,有人认为“人生得徐宾一知己足矣”。
今年42岁的演员赵魏,就是戏里的徐宾。戏里戏外,他们仿佛是两个人。一个时髦,略逗比,一个情深,却偏执。
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演员赵魏,揭秘这位靖安司“人形数据库”、“死不了”的徐宾。他笑说,妈妈是南京人,自己算半个南京人。
到剧集临近尾声,徐宾阴谋家的身份已经呼之欲出,但对于已经对这个在故事前期热血又忠诚的“好人”产生感情的观众来说,这依然是个巨大反转。
最初的剧本,有“长安大数据”的徐宾死于靖安司那场大火中。之前,赵魏因角色三次登上热搜,“徐宾死了”“徐宾死了吗”“徐宾没死”。赵魏说,“剧本里徐宾是个老好人,对张小敬也非常忠诚。但是,后来出了新规定,不能随意改编历史人物。所以‘毁掉长安’的锅他们都背不了,导演和编剧环视一周,只有徐宾可以背这个黑锅,毕竟他是虚构的。”
徐宾精通的大案牍术,就是现在的大数据处理方式,各种信息档案录入后,通过信息采集梳理,找到接近完美的答案。因此,徐宾台词很多,要花很多时间背说明书和名词解释。此外,徐宾长着一张敦厚和气圆脸,为了让他像从“唐画里走出来的人物”,赵魏在剧组敞开吃面吃胖了20斤。
进组后,剧本一直在修改。最后那场揭露身份的戏,在开拍前一个星期,赵魏才拿到定稿。这也是让赵魏演到“疯魔”的一场独角戏戏——一个人在所有人面前,把真相一一复盘。
作为阴谋的编织者,徐宾心境极其复杂。在赵魏看来,这是个心怀政治理想的梦想家,但在腐朽垂死的帝国官场,注定难以遇见真正懂得他的人。“徐宾靠一己之力编织这么大的阴谋,所有人都是他棋局里的棋子。他不像龙波,有一帮蚍蜉兄弟,有鱼肠,为了理想奋斗,但徐宾没有,他就是靠着一腔热情、靠对大唐的美好憧憬去做一件没人理解而且被人唾骂的事,对于他来说,非常孤独。”张小敬是他的神交挚友,但为了他的抱负,他把唯一的朋友,也扔到这个阴谋漩涡中去。
赵魏也和记者透露了拍摄趣事。和导演曹盾合作了好几部戏,成为挺好的朋友,徐宾笑说,“本来曹盾要出演徐宾父亲这个角色,想到开拍时“惊吓”我,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原来他发现一对着镜头演戏就‘晕镜’。他还是适合待在监视器后面。”
私下里,赵魏和圣人、姚汝能都是好朋友,常会聚在一起。但赵魏也说,演戏之余,自己是十足的宅男,“社交恐惧症”让自己最爱待在角色里跟观众交流。谁知道,8月12日电视剧一播完,8月13日,他就清空了自己之前所发的微博,仅留了一张远去的背影图。留下网友在下面留言感叹:宣传期一过,做的也太绝了吧。
生于1977年的他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系。真正喜欢演戏的人,只要给点机会,就会拼命努力绽放自己。
很难想象,他还是《海上牧云记》里阴险的墨先生。“在工作时,把自己掏心掏肺地扔进去,用最佳状态去诠释角色的塑造,后面的事情,我们确实左右不了。只能在下一次工作过程中,把上次减掉的分补回来,但这里补回来,可能那里又漏招了,你可能永远在做一件力图完美的事情,但就是没有完美。”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张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