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5部作品获颁“五个一工程”奖!图书、歌曲、戏剧、影视均有力作
来源:扬子晚报
2019-08-19 11:48

8月19日,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在北京召开,电视剧《黄土高天》、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歌曲《蓝天下》《一路走来》、图书《因为爸爸》等5部江苏作品获奖,位于全国第一方阵,江苏省委宣传部获“组织工作奖”。
这五部江苏作品获奖:
歌曲《蓝天下》
“好的歌词,应当传递一种力量”

歌曲《蓝天下》是中宣部第六批“中国梦”主题新创歌曲。原空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青年歌唱家汤非是地道的扬州人,再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在领奖现场的他直言特别激动,“能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对歌手来说是至高的荣誉,特别是能代表家乡去领这个奖,作为一个江苏人尤其感到荣耀。”
该歌曲围绕“精准扶贫”理念,从江苏出发,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在蓝天下同呼吸、共命运,与贫困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心,对凝聚各方力量,激励人们投身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歌曲曲调温婉动听、清新治愈,歌词内容朗朗上口、平实自然,以散文化的语言把讴歌中国梦、阐释中国梦、唱响中国梦寓意其中。
词作者子敬和曲作者王沛两位老师联手创作了这首作品,整首歌精美大气、激情洋溢、旋律流畅、音调坚实、节拍规整,词曲互为依托,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作曲王沛用世界音乐的形式,创作出这首既有艺术性又具流行性的作品,谈到创作,王沛在接受采访时称这首歌和同类主题性创作相比,除了开阔的旋律和博大的情胸怀,还要“将力量的东西用温暖的外表包裹起来,所以更富人情味。”词作者子敬感慨,好的歌词,应当传递一种力量,对于扶贫攻坚来说,这是一项民心工程,“因此就要歌词与心相同,与情相融,用共情打动听众”。
图书《因为爸爸》
“我们要贴着孩子的心灵飞翔”

《因为爸爸》是作家韩青辰的作品,他在评价自己这本书时说:“世界终究是孩子们的,只有当我们把历史和现实清楚明白地和盘托出,他们才会做真正的主人,创造更好的未来。”
这是一部以儿童视角书写时代英雄人物的少年成长小说。金果胆小内向,可他与爸爸结上了“仇”。金果的爸爸金秋是位警察,长年奋战在工作一线,废寝忘食、不知疲倦,是金果同学们眼中的大英雄,百姓们的守护星。正当金果与爸爸闹别扭的时候,爸爸却在一次执行任务中永远地倒在了心爱的工作岗位上。在体验了人生中痛苦的丧父之痛后,金果的内心受到了巨大触动,从起初对爸爸的不了解、不理解,到逐渐发现爸爸的伟大并决定做爸爸那样的人。
为了解殉职警察张金龙的事迹,韩青辰光采访笔记就写了满满三大本。而在这个过程中,她也对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儿童文学作家有了更深的体悟,“我们要贴着孩子的心灵飞翔,要知道他们在经历什么,面临怎样的成长困境。”
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
“一部好戏能救活一个团,甚至一个剧种”

家喻户晓的陈奂生这次走上了滑稽戏舞台,笑中有泪讲述“吃饭问题”。
该剧取材于常州籍著名作家高晓声小说《陈奂生上城》中的人物原型 " 陈奂生 "。40年前,陈奂生是个不折不扣的大IP。他有系列小说、同名电影,有关于他的种种讨论,大家对他的故事如数家珍。
而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以“要不要加入现代化生态农业园区”为开篇,围绕“吃饭问题”这个中国农民最关心、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通过晚年陈奂生一系列的回忆构建剧情,以一幕幕历史场景的对比,讲述了“漏斗户”陈奂生和他的三个子女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围绕土地、粮食、吃饭等问题发生的令人捧腹又心酸的故事。以滑稽戏特有的“幽默冷峻”“悲情喜演”表现形式,用小人物的命运沉浮,反映“取消农业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等一系列利农、惠农政策给农民生活带来的真切改善和时代转型过程中农民思想认识的深刻变化,展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常州滑稽剧团团长、陈奂生主演张怡感慨这部戏是常州滑稽戏剧团的呕心沥血之作,尽管创作过程中资金不足、人手紧缺、压力重重,但大家全身心投入,作品也成了全团的翻身之作,给剧团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部戏能救活一个剧团,也能救活一个剧种”。
歌曲《一路走来》
“先是栽下了幼苗,后来长成了森林”

《一路走来》以同行者的视角,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大美壮阔的发展历程。作品朴素真切,歌词朗朗上口,曲调悠远大气,抒情委婉动人,演唱深情动听,抒情段落温暖亲切,激扬段落丰实坚挺,新中国一路走来的风尘与艰辛在音乐中娓娓道来,就像歌中唱的“先是栽下了幼苗,后来长成了森林”,一路走来一路芬芳,中华民族不忘初心。
电视剧《黄土高天》
“活下去”“富起来”“新农民”

电视剧《黄土高天》通过反映普通农民生活与命运的转变,讴歌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全剧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活下去”:讲述包产到户、家庭责任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解决农民“吃饱饭”的问题;第二部分“富起来”:展现主人公是如何带领村民克服种种困难、开展多种经营、实现共同致富的;第三部分“新农民”:通过新一代的职业农民对丰源村进行农业现代化升级,实现三产融合,带来提质增效的改变,描绘了一幅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图书、歌曲、戏剧、影视均有力作,
江苏成绩位于全国第一方阵
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奖中,江苏省两部作品榜上有名:话剧《雨花台》,与河北省委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湖北省委宣传部联合报送的电视剧《海棠依旧》。而这一届,电视剧《黄土高天》、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歌曲《蓝天下》《一路走来》、图书《因为爸爸》等5部江苏作品获奖,位于全国第一方阵,江苏省委宣传部获“组织工作奖”。
可以看出,五部获奖作品中,有书有剧,有歌有戏,各个文艺种类可谓全面开花,成绩单相当优秀。这一文化成就,跟近年来,江苏为打造文艺精品从政策、平台、人才培养上予以全方位的推动和支持是息息相关的。
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走在前列的工作方案》《江苏文化人才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实施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工作方案》,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实施“文化名家影响力提升行动”“文化英才培育行动”“文化优青储备行动”,建设一支以“紫金文化名家”为引领、“紫金文化英才”为中坚、“紫金文化优青”为支撑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力争到2020年,使江苏成为各类文化人才施展才华、一流人才勇攀高峰的文化人才高地。目前,为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颁发“紫金文化奖章”已举办3届,同时不定期地为有才华的年轻文艺工作者召开个人作品研讨会,以点带面,推动全省文艺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
而近几年,“文艺苏军”的文艺精品屡获殊荣。话剧《雨花台》、淮剧《小镇》、电视剧《海棠依旧》、苏剧《国鼎魂》等一批作品获得国家级大奖,原创剧目更是生机勃勃,从歌剧《拉贝日记》《运之河》《鉴真东渡》到现代京剧《青衣》《向农》等,一批“苏派”文艺精品精彩出炉。
扬眼综合自:交汇点、荔枝新闻
编辑: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