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狮城舌战”有关的青春往事:姜丰蒋昌建等26年后再聚首
2019-08-20 22:29

1993年8月20日,复旦大学辩论队代表中国出征新加坡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斩获冠军。一时间,当时参赛的辩论队员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姜丰、蒋昌建、严嘉、季翔、何小兰和张谦在新加坡的精彩表现引发了全民辩论的热潮。20多年后,叱咤风云的“国辩”选手以及带教老师重聚复旦大学校园,以纪念他们的折桂经历。

图片

 

复旦大学辩论队成员与教练(左一为蒋昌建;左二为严嘉;左三为俞吾金教授;右二为姜丰;右一为季翔)

“我们平时也有聚,但总没办法聚齐,因为我们的一些队友,包括老师,有些人到了国外,或者其他不同的城市,各自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所以一直很难聚齐。”当年的辩论队成员蒋昌建说。

20年前的8月20日,蒋所在的复旦大学辩论队代表中国出征新加坡,并最终荣获冠军。一战成名的辩论队成员姜丰、蒋昌建成为大众偶像,一直是聚光灯下的焦点。

20年来,“国辩”影响了一代青年人的成长。当年8月20日,复旦代表队在王沪宁、俞吾金的带领下赴新加坡参赛,哈佛大学学者杜维明和武侠作家金庸坐镇评委席。

1993年节目的火爆是因为所有需要的前提条件都具备了。一方面,青年大学生隐藏的辩论基因有所躁动,社会转型面临很多变化和问题需要反思和讨论,辩论迎合了人们的需求。

图片

央视选择在1993年10月1日晚上的黄金时间播出决赛,然后在“十一假期”播出之前的比赛录像。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社会思潮活跃、文化热兴起之时,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新旧思想的辨疑,对未来的期待和困惑都可融入辩题去明晰。1993年的辩论赛在日后被如实写进了《狮城舌战》一书中。该书可谓盛极一时,很多学子从中感受到复旦代表队那种光荣与梦想的氛围。

蒋昌建坦言,那时参赛有很强的爱国情绪在。“我自始至终以‘我代表复旦大学、代表前进中的中国’来为自己鼓劲。我要让新加坡人民和评委们看到,在中国,在中国的一所大学里,有这样一位学生,在这位学生身上感受到华语的优美和中国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当时的获奖感言中,蒋昌建曾如是说。

因为这场辩论赛,蒋昌建和姜丰在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蒋昌建在当时的我看来是王小波的迷你活体,他常常在教工食堂吃饭,女生们路过,皆窃窃私语,目之以秋波。姜丰是中文系的研究生,给读本科的我们做过个讲座,漂亮得跟演员一般。”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作家巫昂这么回忆。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辩论赛在当时成了各高校最活跃的社团活动。也正是在那样的背景下,一本叫《演讲与口才》的杂志畅销全国,甚至在蒋昌建签名售书时,还曾发生过拥挤事件。

这股辩论劲风甚至还刮出高校象牙塔。譬如,“请问对方辩友,是饺子好吃还是窝头好吃?”被表演艺术家赵丽蓉编排进春晚的小品中,成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社会一大流行语。

图片

20年风云散去,曾经的辩手和教练,走在各自的人生路上。

姜丰在1993年辩论赛后的次年,进入央视《正大综艺》栏目,担任编导兼外景主持人。1997年担任《文化视点》栏目主持人、制片人。2001年,她去了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

严嘉在1998年考入耶鲁大学法学院,目前在丹敦浩律师事务所香港办公室工作。季翔在狮城舌战后,在复旦读完硕士,之后赴美国深造,曾在国际知名的美富律师事务所做律师。

蒋昌建的人生轨迹一直摊在大众面前,1993年获硕士学位后,他用三年半时间攻读博士,用了一年做博士后。2001-2005年成为《杨澜访谈录》总策划,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公众对我个人的定位,是我本人没法改变的,我现在的工作是教学、科研的任务,跟辩论本身没有关系,但只要提到我的名字,大家都会认为我是(一个辩手),我没有办法改变别人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也不能太矫情地解释,我是一个教国际政治的老师。”蒋昌建说。

图片

1999年的冠军队成员路一鸣现在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如果没有国际大专辩论赛,我可能会做一名基金经理,或者大学老师。”路一鸣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这么说。

在路一鸣选择媒体行业的时候,他的两位队友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电视传媒,尽管他们的专业背景同样是工科。郭宇宽曾先后就职于陕西卫视,历任湖南卫视主持人、央视《新闻调查》的出镜记者。他们的另一位队友樊登则先后担纲过《再说实话》的主持人、东南卫视《步步为赢》主持人等。

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最佳辩手余磊,因为在辩论赛上的出色表现,在武汉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后被破格保送研究生。随后进入商圈,如今已是一家证券公司的董事长。

2001年辩论赛冠军马来亚大学队的成员胡渐彪,曾任ntv7新闻主播。目前,他在珠海的一家跨国公司担任管理职务,同时担任着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辩论队教练。

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总会有想脱颖而出的念头,一个社会也应该给当下的年轻人脱颖而出的舞台。

来源:扬眼综合时代周报 编辑:张楠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