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学妖孽”、“桐城谬种”,就是他说的(《江南百家姓》33)
来源:扬子晚报
2019-08-26 17:46
他倡导使用简化字、汉语拼音、新式标点、阿拉伯数字、公元纪年等等,是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他也说过一些过激的话,比如“选学妖孽”、“桐城谬种”,“人到四十就该死,不死也该被枪毙”。他就是钱姓名人之一、吴越王钱镠之后——钱玄同。
 
 
劝说鲁迅出山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记述了一段对话:“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从昏睡入死,并不感到就要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1916年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编辑一直向周树人约稿,周树人迟迟没有动笔。于是“说客”找上门来,在一棵老槐树下,两人展开一段对话,“说客”答:“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周树人被这句话打动,终于拿起笔,写出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1918年4月号上,署名鲁迅。从此,鲁迅一发而不可收,在同旧世界的斗争中,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成为新文化革命的主将。而这位幕后立了大功的“说客”就是钱玄同。
 
1887年,钱玄同出生在浙江吴兴(现浙江湖州)。1904年,18岁时剪辫,与朋友共办《湖州白话报》,封面上只写“甲辰年”、不书光绪三十年,以示不遵清代王朝。1906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习,与章太炎、秋瑾等人交往,次年入同盟会。1908年,与鲁迅、黄侃等人师从章太炎学国学,研究音韵、训诂及《说文解字》。
 
1910年回国后,曾任中学教员、浙江省教育总署教育司视学、北京高等师范附中教员、高等师范国文系教授、北京大学教授、《新青年》编辑等。1913年到北京高等师范执教,20多年担任国文系主任。1939年,钱玄同右脑部溢血,在北京的德国医院逝世。
 
 
五四运动的急先锋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钱玄同虽然不是主将,然而是一名急先锋,是胡适强有力的主持者。《新青年》刊载了钱玄同致陈独秀的一封信者,震撼文坛的词语“选学妖孽”、“桐城谬种”,即出自此文。
 
图片
 
 
钱玄同说:“打开《文选》看,这种拙劣恶滥的文章,触目皆是。直至现在,还有一种妄人说,文章应该照这样做,《文选》文章为千古之正宗。这是第一种弄坏白话文的文妖。”“惟选学妖孽所尊崇之六朝文,桐城谬种所尊崇之唐宋文,则实在不必选读。”
 
他的矛头直指一是大力鼓吹《文选》的黄侃、刘师培,一是以桐城派古文传人自居的林纾。他还有更为激进的话,比如废孔学、灭道教等等。
 
在文字的推广运动中,钱玄同可谓居功至伟。他提倡使用简化字、汉语拼音,1935年,抱病起草了《第一批简字表》。可以说,建国以后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钱玄同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做过坚实的奠基工作。钱玄同时提出:文章加标点符号、用阿拉伯号码、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
 
周恩来曾说:“没有钱玄同等前辈锲而不舍的追求,也许我们今天还无缘享用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之恩泽。”
 
钱玄同口才流利,思维敏捷,讲课时滔滔不绝,风趣诙谐,深受学生们的欢迎。讲到“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区别,一同学请他举一个例子,他说:北京有一位京韵大鼓女艺人,形象俊美,特别是一口洁白而又整齐的牙齿,使人注目。女艺人因一次事故,掉了两颗门牙,应邀赴宴陪酒时,尽量避免开口。只有万不得已才说话。答话时她一概用“闭口音”,避免“开口音”。
 
如这样的对话:“贵姓?”“姓伍。”“多大年纪?”“十五。”“家住哪里?”“保安府。”“干什么工作?”“唱大鼓。”以上的答话,都是用“闭口音”,可以不露齿。
 
等到这位女艺人牙齿修配好了,再与人交谈时,她又全部改用“开口音”,于是对答又改成了:“贵姓?”“姓李。”“多大年纪?”“十七。”“家住哪里?”“城西。”“干什么工作?”“唱戏。”
 
 
旧社会纳妾是平常事,有人以他妻子徐婠贞身体不好为由劝他纳妾,钱玄同严辞拒绝,说:“《新青年》主张一夫一妻,岂有自己打自己嘴巴之理。”
 
钱玄同还说:“三纲像三条麻绳,缠在我们的头上,祖缠父,父缠子;子缠孙,一代代缠下去,缠了两千年。新文化运动起,大呼解放,解放这头上缠的三条麻绳。我们以后绝对不许再把这三条麻绳缠在孩子们头上!”钱玄同主张自由恋爱,1937年7月15日,钱玄同亲自为长子举行订婚仪式,即兴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称赞自由恋爱是进步,大声呼吁:“反对包办式的婚姻!
 
 
一句过激的话
 
 
当年他为了讽刺保守派封建遗老们的保守思想,说过一句过头的话:“人到四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当时不过30岁出头,转眼到了1927年9月12日,就是他的40岁生日。几个朋友包括胡适、周作人、刘半农等人,准备在《语丝》杂志刊登“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讣告、挽联、挽诗、悼念文章都写好了,广告也发出去了,但是,由于奉系军阀张作霖进驻北京,“专号”竟没有刊出。
 
胡适还写了一首诗,和钱玄同开玩笑,其中有:“该死的钱玄同,怎会至今未死!一生专杀古人,去年轮着自己。可惜刀子不快,又嫌投水可耻,这样那样迟疑,过了九月十二。可惜我不在场,不曾来监斩你。”
 
其实在现实当中,钱玄同并不是一个金刚怒目的人。周作人曾说:“玄同的文章和言论,平常看去似乎颇是偏激,其实他是平正通达不过的人。”“他对人十分和平,相见总是笑嘻嘻的。”
 
在那个新旧巨变的年代,他们为了打倒旧势力,往往会用力过猛,矫枉过正,十分话常说到十二分,但是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正是由于这些闯将们的狂飙突进、雷霆万钧,如锤击巨鼓,才惊醒了沉睡的世人,照亮了前方的道路,那些陈腐的旧势力才被打得仓皇逃跑,无处可遁,最终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杨民仆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