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扬子晚报联合苏州市中医医院党建品牌“吴医先锋行”,来到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街道旧学前社区开展义诊进社区活动。随着季节性的转变,现场风湿科、脾胃科、中医护理专家座位前排起了长队。记者采访了解到,现代人对风湿病的认识存在误区,临床上出现不少老年人运动过量、年轻人缺少运动而导致的风湿病例。医生提醒,预防风湿病,首先要注意补钙,防止骨质疏松。
义诊现场
高龄老人要保护关节,一天走2500步即可
今年88岁高龄的顾慧珍奶奶来到义诊现场,风湿科的坐诊医生蹲下来按揉了一会顾奶奶的膝盖,给出了结果:“膝盖本身和关节都出了问题,到最后如果不能伸不能弯,只能更换关节。”针对老人的情况医生表示,平时要少走路,不要上下楼梯,关节“省着点用”,可以吃一点钙片和维生素D。
义诊现场
“身体机能不进则退,适当运动可增加对骨的有益刺激作用,改善骨的质量,才能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但超额的负重运动,肯定是对关节有磨损的,无利反而有害。”苏州市中医医院风湿科主治中医师李晶晶表示,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来门诊看病,儿女告诉她每天走一万步,其实这个是不可取的,对高龄老人而言,只要一万步的四分之一即可,也就是2500步左右,走得太多膝盖反而磨损。人体也像一架机器,有使用寿命,膝盖是机器的关键,磨损了就要修,修不好只能换。
义诊现场
李晶晶强调,风湿病是由风寒湿引起的,保持着室内空气的流畅性,勤劳的晒洗衣服被褥等,患病几率会大大降低。可适当的晩上用温水洗脚,每天用浸泡至脚踝的温水量泡脚五到十分钟,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能温煦机体、提升阳气。
运动太少,骨质疏松日益年轻化,治疗风湿需先补钙
“很多人认为风湿不是大病,总会有药可医,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苏李晶晶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直言,风湿病在现代疾病范畴中属于医学死角,完全治愈的可能性极小,一旦患上只能靠终身服药来控制。
义诊现场
据了解,风湿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冬季属于高发季节。李晶晶介绍说,许多风湿病、痛风的患者来就诊,除了常规的让他们抗风湿药物之外,还会建议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也就是需要“补钙”。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如今骨质疏松可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10月中旬,22岁的一位小伙子因大脚拇指关节处红肿疼痛厉害,被诊断为‘痛风’,”李晶晶记得,这位患者体重180斤左右,患有高血脂,平时喜欢熬夜打游戏、胡吃海喝不运动,这才被痛风“找上门”。
天冷了,秋裤还得穿起来,羊肉、大闸蟹别多吃
除了缺钙,受凉也是导致风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李晶晶说,不少年轻人为了追求美,冬天再冷都不穿秋裤,而因为经常受寒,身体处于一种虚弱的状态,往往容易导致关节出现问题。
义诊现场
风湿病和饮食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个季节苏州人喜欢吃羊肉、大闸蟹,但其中的嘌呤含量也不容忽视,吃得过量就有可能会导致风湿病的出现。“脾虚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平时的饮食习惯不好,比如经常吃冰凉的食物或者是吃油腻的食物,导致的肠胃的负担变重,”苏州市中医医院脾胃科主治中医师沈贤敏介绍,平时脾虚的人饮食不能不注意,一些生冷油腻的食物少吃或者是不吃,另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少吃或者是不吃。多吃一些有助于消化的食物,同时新鲜的水果或者是蔬菜可以适当的吃一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实习生 柴军虎 刘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