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拍咖专访 | 南京摄影师林琨: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拍照这件事做到极致
来源:紫牛新闻
2019-12-18 13:49

图片

《元宵节》,作者林琨。第23届奥赛中国组金奖、2014年阿尔塔尼国际摄影展、第3届印度焦特布尔JPS国际摄影展、44届香港大众国际摄影展等获奖作品。

 

 

图片

 

前记

打通林琨的电话,他正在南京地铁1号线上,刚刚结束了南京地铁珠江路和南京南调度中心的拍摄,乘地铁回家。

林琨的儿子是中学生,常常羡慕爸爸每天不用按时早起,但被孩子忽略的是,爸爸虽然不是上班族的“打卡模式”,但每天都外出拍摄,晚间给摄影班的学员上课,时常出差,每年在各地有近200场摄影讲座,连这一次“拍咖”的采访也只能在地铁上电话连线——

很显然,“忙”,才是他当下生活的常态。

图片

林琨,职业摄影师,“瞰视界摄影”联合创始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美国PSA摄影学会会员,尼康中国签约讲师,大疆无人机专业讲师。获首届江苏摄影艺术领域全省最高个人成就奖“江苏摄影奖”和“南京市最佳摄影师”等300多项奖项,先后有500多幅作品在国际、国内等各级摄影比赛中获奖。 

从上班族到如今的自由摄影人;从非专业摄影爱好者,成为如今可称一声“大师”的职业摄影人;从拍摄儿子成长记录的父亲,到如今谨循摄影道德、定格世间百态的人文记录者……因为执着于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拍照这件事做到极致,林琨才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摄影小白到摄影大咖的蜕变。

冲动始于“想要记录”

2004年,儿子呱呱坠地。林琨买了人生中第一个相机,很随意,也很便宜。对于摄影,开始的冲动始于“想要记录儿子的成长”这个念头,但从没有思考过要怎么去拍。

林琨喜欢捕捉儿子的每一个“第一次”,用散碎的镜头记录下儿子由童年逐渐过渡到青春期的成长:儿子第一次下楼,儿子第一次坐飞机、坐火车,儿子第一次生病了挂水……他会带着儿子一起看这些照片,但更多的时候,林琨更像是一只寡言的镜头,诚恳而深情。他将是儿子这一生最忠实的见证人。

时隔15年,现在回头再看当时,林琨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做了一次很了不起的选择:“我拍了儿子成长的过程,那是无可复制的。”摄影的珍贵也正在于此。

所有“瞬间”的偶然性都由必然性支撑

2014年,因为一个“瞬间”,林琨坚定了要走摄影这条路。至今为止,想起那个让他心潮澎湃的瞬间,林琨还是难掩激动。

那是在对2014年南京青奥会进行纪实拍摄的过程中,其中一场对南京金陵中学礼仪志愿者活动的拍摄。封闭的体育场十分闷热,礼仪队维持着井然有序的阵型,无一人喊苦喊累。林琨满场寻找着一个最心仪的角度,突然有个工作人员的小孩闯进了志愿者的队伍,而他恰好就守在那个角度,恰好抓拍到了那个瞬间。这张叫做《羡慕》的摄影作品,成为了林琨摄影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为他赢得了许多奖项。

图片

林琨的作品《羡慕》获得了第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纪实类优秀奖、上海第十二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纪实类、第十六届全国艺术摄影大赛纪实摄影类铜奖等奖项。

而就在那一刻,因为那一个瞬间,林琨坚定了要走摄影这条路:“当时突然觉得,摄影这个爱好可以伴随我一生。”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林琨的那一次对“瞬间”的成功捕捉纯属运气,但林琨始终相信瞬间并不是完全未知的:“看起来在照片里是凝固的很短的瞬间,但其实对于我们拍摄者而言,技术上有预判。首先你要到达场景,其次对于器材的运用要特别熟练,更多的时候是对画面的想象力,也就是我觉得会出现什么,我在等什么人,那么当它出现的时候我就会‘恰巧’在那。”

图片

2014年南京青奥会现场,穿着官方摄影队马甲的林琨正在拍摄。独脚架上架着的是此次携带的设备之一:重量为1250g的佳能400mm定焦镜头。

所有“瞬间”的偶然性都由必然性支撑,林琨的“好运气”不是偶然得之,而是由摄影师的想象力支撑起的坚实的技术预判,即“先有画面、后有照片”。千万次的快门,让林琨闭着眼也能模拟出某一场景的相机参数:“比如说你给我一场金陵雪景,我马上就能确定自己会用到高速快门加闪光灯的拍摄方式,在空中凝固雪花;也可能会使用慢速快门,拍摄雪花的轨迹。”

半个天气预报员+半个地理学家=一个有点儿天赋的摄影师

有一位林琨的崇拜者对记者说:“你仔细看他(林琨)的照片,看完你就会觉得摄影果然还是要讲究天赋的,他(林琨)就是有天赋。”

对此,林琨谦虚地表示“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学画画的原因吧”。因为从小学习绘画,所以在开始摄影之后,林琨慢慢发现自己在审美上有一定的优势。但他强调:“天赋的前提一定是坚持。每做一件事我都很喜欢研究,希望能达到极致,喜欢想象、思考,再加上一点天分,才小有了一些成就吧。”

图片

林琨摄影作品《危险的游戏》,获首届江苏摄影奖记录摄影类创作奖、第二届友爱国际摄影大赛友爱奖、第一届全国工业摄影展职工文化类铜奖、第七届PSAChina国际摄影大赛、45届香港大众国际摄影展获奖作品。

看林琨的作品,能发现他极为注重美感,追求极致的完美。

为了定格某个完美的瞬间林琨会尝试无数次,每年拍15到20万张照片的数量就是这么来的。除此之外,林琨还会给自己定目标,进行“拍摄前的预判”。比如如果碰到下大雪了要拍怎样的画面,下大雾了又要拍哪些场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会等一个季节或者再等一年。

“世界上最关心天气的人,除了天气预报员,恐怕就是摄影师了。”摄影久了之后,林琨成为了一个喜欢琢磨天气的人,甚至有时候能预测晚霞或者大雾能见度,俨然是半个天气预报专员。

此外,林琨去每一个地方拍摄之前都会做很多功课,他会先找到别人拍的照片进行参考,但永远都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在相同地方拍到不一样的景象。去的地方多了,做的功课扎实了,说他也是半个地理学家也不为过。

这半个天气预报专员和半个地理学家加在一块,就组成了林琨这个“算是有点天分”的摄影师。

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拍照这件事做到极致

从2004年至今,林琨创作作品的分享形式从最初的QQ空间逐渐转移到微信朋友圈,也算是见证了自媒体的发展衍变。

区别于在摄影作品上的高质量高产出,他的视频作品一直处于“低产状态”。 他认为视频的拍摄比照片更难,因为视频“除了画面,还讲究一种起承转合的逻辑”,视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传递了当时的信息,好的视频更多的是传递了画面之外的内容。现在的各大短视频平台爆炸式地冲击人们的生活,但真正能提上风口浪尖的大制作少之又少,由于平日的“忙”,所以他更愿意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拍照这件事做到极致。而每次拍摄照片时同期拍摄的视频素材,他愿意留给那个“老了跑不动了的林琨”,坐在电脑前面慢慢儿剪辑。

图片

2019年1月31日一大早,林琨便带着家人赶往上海转乘3216次临客,这是他三年内第二次跟拍第3216次临客的春运纪实。图为林琨和他的儿子。

每年的春运、高考和年终摄影回顾,是林琨给自己布置的“修心”功课。

春运使他感受到团圆的可贵,高考是对青春的致敬,而每年的摄影回顾,则是对自己最好的梳理和沉淀。他说:“如果一个人喜欢回顾,那么一定是成熟了或者年纪大了,我也不例外。喜欢做一件事就做到极致,这是我的写照。”

“做到极致”,他说了,也做到了。

如今又来到一年的年末,林琨作为紫牛拍咖联盟的一员,为所有摄影师提供了一种思路和可能。站在2019的尾巴尖儿上,让我们一起期待他今年的年终摄影回顾。

关注紫牛新闻App,跟随“紫牛拍咖”林琨一起感受美,感受生活。

【紫牛拍咖联盟报名方法1】扫描二维码成为拍咖!

图片

【紫牛拍咖联盟报名方法2】点击此处,立即报名!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