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都,享用满桌子豪华绚烂的料理自然是好的,但享用以清淡的汤豆腐为主食也别有一番乐趣。作为南禅寺门前以茶屋料理而诞生的名物汤豆腐,自唐代从中国传入,早已成为到访旅人必吃的京都名产。”——小棋
位于南禅寺顺正院内的“顺正书院”原本是日本名医新宫凉亭开设的医学所,当年新宫先生将此处改造成风景秀丽的日式庭院,现在餐厅的石门和书院就是当时的建筑。
据说,汤豆腐起源于寺院的斋菜。从前,寒冷的冬天吃豆腐时,为了防止豆腐很快冷掉,会放在盛有热水的小盆里保温,吃汤豆腐的习惯大约由此而来。
又据说,京都东山的水呈弱碱性,能最大程度的保留豆腐的香甜原汁。
香港作家蔡澜在《日本风物》一书中,便提到过这样的经历:“大雪中的京都,这个到处都是寺庙的古城,被一片白色笼罩着庙顶和大地,又是另有一种感觉。南禅寺离开市中心不远。大门有三重,庄严,宽大,院中有‘枯山水’庭园设计。它并不像一般寺庙那么有香火气,平平静静,朝拜者不多。我和朋友三人,一块儿到访,主要不是去参禅,而是去尝这间寺里出名的‘奥丹’汤豆腐......汤豆腐装在一个大砂锅中,下面生炭火,热烘烘地上桌。往锅中一看,锅底铺着一大块日本人叫昆布的海带。整锅汤的味道就是出自这片海带,上面滚着雪白的豆腐,单单这两样,其他什么作料也没有。”
来源:微信公众号i要辣油
编辑:拌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