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最早的防护服长什么样吗?抽水马桶是什么时候而出现的?每一次人类的灾难背后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又会带来哪些改变呢?今天的少年志融媒平台“一节好课”栏目是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国际部的双语历史教师郭擎川带来的《黑死病如何翻转中世纪欧洲文明》,他从历史学的角度生动地解读人类历史上传染病带来的惨痛教训以及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黑死病肆虐后,英国人发明了“抽水马桶”
“几百万年的人类历史,就是人类同疾病、干旱、洪水、火山等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尤其是传染病,无数次把人类推向灭绝的边缘。”郭擎川在这节历史课中介绍,公元十四世纪欧洲就爆发了一场黑死病,受黑死病侵袭的地区,尸横遍野,城镇是重灾区,整个欧洲失去了两千万以上的人口,其中,伦敦人口损失35%,佛罗伦萨90%的人口死亡!
黑死病在公元1350年代肆虐欧洲的主要原因,是中世纪末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政治文化却相对滞后的结果。“楼宇扎乱无章,街道狭窄泥泞,人畜杂居,没有垃圾清运和污水处理系统。污秽物直接倾倒在街道上,跟废水、垃圾混合、发酵,变成病毒、细菌、寄生虫,当然还有跳蚤的温床。中世纪欧洲城镇自治,他们的统治者不能也不会城市规划和卫生设施建设。”
郭擎川介绍,黑死病之后,欧洲人开始着手城市卫生设施的建设,其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厕所革命。英国人约翰•哈林顿发明了上下水独立的抽水马桶。
最早的隔离服口鼻部是鸟嘴形,内部塞满香料和草药
黑死病之后,欧洲人的科学和理性精神逐渐战胜了愚昧和迷信。黑死病的威力让周周人们相信唯一安全的措施是与病者完全隔绝,现代防疫学因此诞生。“1374年威尼斯共和国命令所有即将靠岸的船只被拴在岸边,船员连同货物一起要在海上滞留四十天,以避免瘟疫的传入。‘四十’在意大利语里是quaranta,英语中的‘隔离(quarantine)’就是由此演变来的。”郭擎川说。
郭擎川在这节课中介绍,16世纪的法国医生发明了隔离服。最初的隔离服是这样的:大沿皮礼帽可以防止病人离脸过近,帆布或皮头套上面镶上红色玻璃镜片,防止病人飞溅的口水喷到脸上,口鼻部用皮做成鸟嘴形,鸟嘴内部是装了香料和草药的布袋,用来隔绝有毒空气并减少闻到的异味。长袍、裤子、手套和鞋都是过蜡的亚麻布或帆布制成,有时也有全用皮制的,上面打蜡用来保护身体。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引导孩子们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现实
“克罗奇在其专著《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郭擎川告诉记者,学习研究历史应该有当代关怀,在疫情发生的当下,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关注现实,思考现实,这也是自己作为一名老师为抗“疫”出一份力。
“人类历史总是螺旋形上升的,很多事件可能会不断重复地发生。遇到今天的疫情,我们应该想想历史上有没有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吸取。希望同学们能从历史观察中深入思考现实,积极乐观地面对现实。”郭擎川说。
为了准备这堂线上教学课,郭擎川下了很大的功夫,查阅了很多资料,学习新的技术手段,反复地录制,修改。“如何让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抓住孩子们的心,制作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老师们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这场疫情也让老师们有了‘本领危机’,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都要更新,才能不被时代抛弃。”郭擎川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