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语音日志⑯| “心理战场”上的“聊伤”人——“他们找我们哭一场,然后继续战斗”
2020-02-24 22:53

“有时候,电话接通,一句话还没说,只听到哭声,停不下来的哭声。”这样的电话,最近郗浩丽经常会接听到。她是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副教授,同时也是一位心理援助志愿者。这场战“疫”里,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心理战场”,患者、一线医护人员甚至是宅在家中的普通人,都可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郗浩丽做的就是倾听,理解,支持,抚慰每一个恐慌焦虑的心灵,积极帮他们找到内在的力量,赢得心理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视频:戎毅晔  美编:肖甜

“他们找我们哭一场,然后继续战斗”

最近,疫情渐渐好转,郗浩丽发现,上周接到的医护人员的电话比之前多了,“巨大的身体压力得到缓解之后,心理问题就会凸显。”

这些电话常常都在深夜打来,郗浩丽和其他志愿者拿起电话,听到的就是哭声,“一哭,就停不下来。”医护人员褪下白色战袍也是血肉之躯,他们也是普通人,有时候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一些病人就这样离去,而无能为力,他们承受着心灵的煎熬,“他们感到无力、孤独、痛苦,比一般人要更强烈。”

图片

郗浩丽在接听热线

这个时候,郗浩丽会放任他们大哭,让他们宣泄情绪,然后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去理解、支持他们,共情地回应,帮他们找到自己内在的力量。“我们每个人内心其实都有强大的力量,要相信自己内在是有力量的,是可以去应对这些压力的。”

对于这种紧急情况的求助,郗浩丽说,接听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最后,经过沟通、疏泄和安抚,“他们的情绪会缓和,平静下来,挂掉电话,继续坚持工作。”

“一直恐慌焦虑的武汉老人,开心地笑了”

除了一线医护人员的来电,武汉市民的来电也占了一大部分。疫情爆发后,作为一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和注册督导师,郗浩丽主动加入了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在全国招募心理热线志愿者的行列,为有需求的武汉市民提供心理帮助。

2月初的一天, 一位60多岁的老人拨通了热线,但是老人不会说普通话,郗浩丽从电话嘈杂的背景音中猜到她身边还有其他人,于是让老人把电话给身边的家人“翻译”。“这个老人觉得胸闷、头晕、没有力气,很担心自己感染了病毒会传染给家里的小孩子。” 郗浩丽说,老人焦虑、恐慌、紧张,但是家里人一直在否定她,认为不可能感染病毒。“其实这个时候不能否定她的感受,要在她身上寻找积极部分。”

郗浩丽告诉老人,其实你这么担心,是出于你对孩子们的关心和保护,老人听到她这么说,很开心地笑了,连说“对”。之后她和老人全家一起讨论、想办法帮助老人,纾解老人焦虑的情绪,激发她的积极乐观心态。“老人最后一直问我的名字,说要写感谢信。其实能帮到她,就是我的心愿。”

图片

郗浩丽

“热线继续开通,疫情过后心理重建还需更长时间”

“奔赴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的是对躯体疾病的医学救援,而我们提供的是对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心理援助。”郗浩丽认为,战胜“疫”情,“治病”很重要,“疗心”也同样重要。

她告诉记者,在这场疫情面前,每个人都被卷入其中,都有情绪、想法,需要沟通、疏泄、安抚,渴望被倾听、被理解、被接纳。作为心理热线志愿者,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帮助来话者发现问题,提供情绪疏导和情绪支持,帮助他们找到内在的资源和力量,这就是他们存在的意义。

图片

郗浩丽跟学生合影

“我能够出一份力,发一点光,同时作为心理学人,看到专业的应用价值所在,也是很开心的。”从1月30日投入心理援助工作至今,郗浩丽每周接听6~9小时,从未间断,现在学校在线开学上课,她更忙了,但她会一直持续下去。

郗浩丽告诉记者,心理热线会一直继续开通,因为疫情过后,公众心理重建还需要更长时间。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