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记录纳粹德国如何衰亡 增订版《第三帝国的兴亡》还原历史事件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4-07 18:11

2020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译林出版社独家推出增订版《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自出版以来,这部史学经典已在全世界畅销60年,累计销量近千万,成为各国读者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希特勒政权的必读之作。

作者威廉远·夏伊勒是美国作家、记者、历史学家。曾供职于《芝加哥论坛报》、《先驱论坛报》、环球通讯社、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知名媒体。他曾在欧洲工作、生活了十几年,目睹纳粹德国兴起和衰亡的全过程。战后,夏伊勒结合亲身经历与大量第三帝国原始档案,创作出《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柏林日记》《第三共和国的崩溃》等十余部历史作品。他被认为是“能将活着的证人与史实结为一体”的非凡史学家。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是威廉·夏伊勒富有盛名的代表作,自1960年出版以来,始终是全世界读者获得史学通识教育、了解第三帝国历史的首选读本。它起源于夏伊勒在欧洲和纳粹德国生活的真实经历,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缴获的德国文件、德国军官和文官的审讯记录和证词、幸存下来的日记和回忆录。夏伊勒根植于海量历史文献,以无所不包的视角,呈现出纳粹党兴起的历史渊源和掌权过程、德国各方政治势力的角逐、西方大国的外交政策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战役的转折等历史场景。书中描绘了纳粹德国的重大决策和重要行动的制定过程与行为细节,生动地塑造出戈林、戈培尔、希姆莱、刺杀希特勒的军官施陶芬贝格、英国前首相张伯伦和丘吉尔、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等一大批地位、性格迥异的正反面人物,不仅忠实还原了历史事件,更对人性的各个层面进行了展示与挖掘。夏伊勒认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能为写作者使用,这促使他无论如何都要写下这段历史。夏伊勒以亲身经历的独特视角、新闻写作练就的出色文笔,以及对素材的深耕细读,为这部历史著作注入了生动而真实的生命力。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出版后,在全世界范围热销,出版当年仅在美国就售出了200万册,此后加印不断,成为史上销量惊人的历史类畅销书。同时,图书界和史学界也给予了高度认可,《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先后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图书奖、凯里-托马斯非虚构图书奖。英国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系教授休·特雷弗-罗珀不吝赞美之词,说:“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记述客观,论断公正,结论无可辩驳。是这一世纪最黑暗之夜中的光明,是希特勒纳粹德国令人战栗的故事最杰出的研究成果。”《纽约时报》评论说:“这是一本关于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历史作品!”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不仅在英语世界畅销,更影响了世界各国的读者。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读过日语版之后,曾写道:“我对这本书入了迷,还有他的《柏林日记》。”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中文版由董乐山等著名翻译家翻译,出版以来,成为国内史学通识读本,广受读者好评,在知识界、思想界产生了持久的影响,译本更成为许多大学翻译课堂的教学范文。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教师葛剑雄曾说它是“一本使我的人生转折的书”。斯坦福大学教授周雪光评论说:“对国际体系、国家间竞争冲突和合作有了一个纵向认识,对欧洲特别是德国历史有了一些新的感受。”作家二月河评论道:“虽然不是小说,但它刺激、原味,仍然可以使人通宵达旦地读下去。”作家许知远评论说:“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与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同时进入我的视野,他们都揭示了记者型的历史写作的迷人之处——个人经验与历史事件的交融,历史不再是存于布满灰尘的档案中,而是与你一起呼吸、饮酒、恐惧、茫然……”

译林出版社获得原作、译者权利人独家授权,于2020年4月推出《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增订版。主要增订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照英文原版重新校订译文,针对全书三千多条人名、地名,按照通行的译名法则进行修订;第二,补充近200张珍贵历史照片,图文对应,全景式展现真实的历史场景;第三,编写大事年表、德国政府和军队架构等,为阅读增加辅助资料。

历史学家桑塔亚纳曾说:“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威廉·夏伊勒将这句名言引用在《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的全书之前。第三帝国已是历史陈迹,但重新认识这段历史,见证反法西斯战争的艰难胜利,将有助于我们珍视和平,为人类开创更美好的时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