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00后大学生为火神山患者进行手语翻译:为听障人士服务是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4-26 21:04

临近开学,来自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大一的学生陈鑫火了。他入围了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委网信办联合开展的2020年“江苏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征集活动的终选。

陈鑫日常积极配合学校、残联等单位录制手语宣传视频并发布至网络,供残障人士学习交流,经常以远程视频等方式,为听障人士沟通交流服务。

在今年的疫情中,陈鑫更是主动挑起了医生与听障患者之间手语翻译的重任,不仅如实翻译主要信息,还向患者传达了党和国家及全国人民对武汉人民的支持,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早日康复。

身边许许多多的同学得知了他的故事,纷纷为他投票、拉票,希望陈鑫的爱心故事能够给更多的人带来温暖。

秒回:微信群里看到求助信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有没有精通手语的老师?我现在在武汉火神山医院,我们这接收了一名听障病人,不认字,想请你们帮帮忙。”2月11日晚,陈鑫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了这样的讯息。

“我来试试吧!”看到这一求助内容,这个来自南京的00后大学生在第一时间回复道。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陈鑫告诉记者,全国各界人士争先恐后都为驰援武汉伸出援手,争做贡献。自己也一直想为疫情尽一点力量。能够有机会以手语翻译的身份作出支援,在陈鑫看来很幸运,也义不容辞。

陈鑫与火神山的医护人员建立联系,了解了患者的基本情况,约定好于第二天早上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与患者交流。

“那天,我彻夜未眠,深感责任重大。我一是担心第二天睡过头错过约定时间,二是担心夜里患者奶奶病情突然恶化,因没有得到及时翻译而耽误医护人员治疗。”陈鑫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的经历:“由于病区无法带入自己的手机,火神山医院的吕主任为此费了一些周折。最终我们在下午4点钟成功连上了视频。”

帮助:不仅要沟通病情,还需要传递信心

当陈鑫通过视频用手语向患者作自我介绍时,患者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陈鑫回忆,当时患者显得有点激动,不断地用手语告诉他“我嗓子疼,吃不了东西,疼,真的疼,一直咳嗽,咳了五天,求求他们帮帮我。”

这位听障患者从视频里见到了会使手语的陈鑫,将他视作自己的一根救命稻草,拼命地重复着“咳嗽”、“嗓子痛”等词汇。

“她很急切地希望得到治疗与帮助,那种疼痛到难以忍受但又无法与医护人员沟通的心情我完全能感受到。”陈鑫告诉记者,自己除了翻译病情上的内容之外,还传达了医生对她的鼓励,以及需要她注意的事项,给她树立信心。“我还告诉她,全国人民在这次疫情中给了武汉有力的支援,让她不要担心,相信党,相信政府,相信医生,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视频挂断以后,为了更清晰地传达患者的需求,陈鑫又给医生发送了刚刚患者和自己述说的病情。此后,2月13日与2月18日,他又第二次、第三次与患者连线,沟通病情,传达诉求。

结缘:高中时期学习手语,是爱好也是责任

“我叫陈鑫,是来自南京的00后,现在就读于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年级。同时,我也是一名手语翻译。”陈鑫每次作自我介绍时都会提起自己青年大学生外的另一重身份——手语翻译,在他看来,用手语为聋人发声,帮助他们交流,是爱好,更是一种责任。

陈鑫在高中时期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结识了一群聋人朋友。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陈鑫发现不会手语就完全无法顺畅沟通,同时体会到了手语的奇妙之处,被手语深深吸引,想要探寻究竟。于是,陈鑫开始了自己学习手语的历程。

和陈鑫一起参加手语翻译培训的阿姨与他分享的一段亲身经历,让陈鑫更加坚定了学习手语的信念。那位阿姨早年在工厂上班时,曾陪一位聋人女工去看病。由于那位聋人女工不识字,在场的其他人又都不会手语,导致无法有效沟通,那位聋人女工也因耽误了病情而不幸去世了。陈鑫回忆,当时听到这个故事时,忍不住眼中含泪。他随即在心里立下了志愿:这一辈子一定要为聋人做好沟通的桥梁!

2018年春季,陈鑫报名参加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中国手语翻译员培训班”,随后考取了中国手语翻译员(初级)证书,正式成为了一名手语翻译。

奉献:随时随地为聋人服务,关心社会和他人

今年1月份,陈鑫因为做了眼部手术的缘故,在江北人民医院住院。当时,恰好有一位他认识的小女孩也在住院。小女孩是听障人士,而且腿部也有残疾,刚刚做过手术。陈鑫得知后,尽管自己还在术后恢复期,他仍然经常去看望、陪伴这位小女孩。由于小女孩不会手语,常常在与人交流时遇到障碍,陈鑫便借此机会教了她一些手语,方便她日后的生活。

学会手语,帮助他人,陈鑫用他的行动印证着最初的理想。小到志愿服务,大到参与抗疫,一次次运用手语的经历让陈鑫感到十分充实而自豪。他对记者说,自己的这些举动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有关。陈鑫告诉记者,自己的父母都是热心肠的人,常常帮助他人,也始终支持和肯定他尽其所能帮助残障人士,学校也在多方面鼓励他传递爱心。“我们学校的校训是‘仁爱、求真、笃行、拓新’。其中,‘仁爱’为首,也就是教育我们要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关心他人。”

在学校里,陈鑫加入了志愿者工作部,还是学校党委宣传部微+新媒体工作中心,微“手”护手语小课堂的手语翻译,投身于校内外志愿者服务工作,参与敬老、助学、捐助、教育宣讲等爱心活动。同时,陈鑫还是南京市江北人民医院、江北新区沿江街道鑫聪灵残疾人之家和太阳花残疾人互助乐园等组织机构的手语翻译志愿者。

“我觉得作为青年大学生和手语翻译,帮助他们是我的责任和使命。”陈鑫会继续将自己的手语技能活用于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当中,用爱心和青春谱写出一曲又一曲奉献之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碧莹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