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纸巾上“绣”绝活,苏州这位85后绣郎绝了!
来源:扬子晚报
2020-04-28 11:12

传统的苏绣通常都是绣在真丝面料上,而来自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的85后绣郎却要打破常规,将刺绣图案绣在纸巾上,当精心绣制的花鸟、山水图案与竹纤维制作而成的纸巾融为一体,尽显和谐之美,让人耳目一新。

打破常规 在纸巾上进行刺绣

图片

在纸巾上刺绣

4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苏州高新区镇湖绣品街,见到了在纸巾上“绣”绝活的张雪。这位苏州绣郎颠覆传统,将苏绣作品绣到了柔软的纸巾上!张雪告诉记者,从去年11月份开始,他便着手设计图案。

疫情期间,他全身心投入到纸上刺绣的工作中。在纸上进行刺绣难度很大,被张雪称为“苏绣可能性探索实验”。张雪介绍说:“纸上刺绣,突破了刺绣材质在丝织物上的局限性。我一直在探索着苏绣跨界融合的新思路,凭着苏绣精细非凡的特点,我开始尝试苏绣和纸巾结合的可能,纸巾柔韧,苏绣精细,这次跨界尝试将传统苏绣推向新领域的尝试,是刺绣艺术与原生态美学艺术的完美结合。”

张雪一共在纸巾上创作了15幅苏绣作品,前后用了5个月左右的时间。让张雪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创作的第一幅苏绣作品,那时一幅水墨画图案。当时,他将纸巾直接固定在绷架上,结果纸巾很容易破裂,后来将纸巾和布料缝在一起进行刺绣,而且刺绣时针脚不能太密,针脚太密的话,纸巾容易皱起来。

张雪前前后后试验了三次,总算完成了第一幅作品。通常,作品创作前,需要在纸巾上预留好的位置盖上印章,盖好后要交给专门画稿的师傅,画稿的师傅用毛笔在纸巾上作画,画好后要手捧着小心翼翼地拿回来,纸巾不能皱,因为皱了之后,便没法继续使用。然后,配合纸巾大小安排对应尺寸的绷架,要很平整地把纸巾和布料缝一起,难度非常大,因为不能太用力,用力的话,纸巾会撕破。绣制时,布料和纸巾缝在一起,因为有两层,上下绣的时候位置很难把握,速度极慢,根本快不了。用的针是目前最小号的针,只有头发丝粗细,大一点的针根本用不了,否则纸巾上全是洞眼。

绣的时候,也要非常小心。全靠着一双巧手,精准把控。绣完之后,需要进行装裱,装裱也不能像平时那样裱,因为是裱在背板上的,纸巾不可避免地会皱,裱的时候要尽量让纸巾平整,不能太皱,印章和图案不能变形,又不能太用力,用力过度的话,纸巾很容易被撕破。最终,经过不断尝试,15幅传统山水、花鸟图案的苏绣作品终于绣制完成。

将传统苏绣题材融入现代生活

图片

纸巾上的刺绣作品(局部)

“在刺绣载体的选择上,我们这次选择了柔软的纸巾,这种采用竹纤维作为原材料制作的纸巾,与传统真丝面料相比,挑战性非常大。”张雪告诉记者,纸巾的特点,便是它的超强吸水性。这款纸巾虽然韧性上特别好,但是由于它的超强吸水性,在前期准备绘画图样时,存在着极大的难度。同时,为了与竹纤维纸巾的环保概念协调一致,让绣品成为一个整体,张雪此次选取的题材也是代表自然生态的山水、花鸟图案。

1988年出生的张雪来自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生在刺绣世家的他,从小受到苏绣艺术耳濡目染,对刺绣技艺情有独钟。上学时,张雪成绩优异,高考后顺利考入南京财经大学,大四下学期,他拿到了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然而,张雪却做出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他决定放弃出国的机会,回到家乡,拿起了针线,成为了一名绣郎,从事苏绣创作。

“我非常热爱家乡的苏绣艺术,我觉得可以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让传统苏绣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张雪说。张雪的母亲薛金娣是苏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因为对刺绣的极度热爱,薛金娣倾尽心血把苏绣的精细发挥到极致,刺绣作品涉及的题材主要是古典画作和诗词。张雪回到家乡之后,母亲薛金娣很欣慰。张雪跟着母亲学传统刺绣,学习不同主题的绣品。

疫情期间开设网课  为大学生直播教学刺绣技艺

图片

开设网课

疫情期间,张雪忙完刺绣工作后,为南京大学的同学们开展了网络直播教学。为了开展线上教学,张雪提前准备了很多内容,做足了功课,生怕有所遗漏,导致同学们对苏绣的知识一知半解。网络直播教学时,张雪从最简单的针法开始,从丝线到布料,连最小的细节都会进行详细的解析。

“苏绣所用到的丝线颜色非常多,请问这些丝线的成本很高吗?”“一名合格的绣娘从入行到上岗需要多长时间?”“请问苏绣行业现在主要有哪些业务?”……网络直播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提问非常积极,大家都特别愿意去了解苏绣技艺,追溯其艺术价值。张雪说:“看到同学们静下心来跟我一起学刺绣,我感到很开心,苏绣的生命和价值在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可能,等疫情结束后。我和同学们约好现场教学刺绣技艺,让大家亲身体验苏绣艺术的魅力。”张雪介绍,他曾经和苏州一所高校共同举办过苏绣体验活动,来参与活动的大学生纷纷拿起绣针,参与互动。

在张雪的带领下,参与体验的大学生从亲手将一根丝线分到精细的四分之一开始,经过穿针引线,花鸟图案跃然呈现于布面。经过一个多小时,同学们现场成功完成了60余幅属于自己的“定制款”作品,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在体验苏绣的过程中,张雪还带来了自己的创意苏绣作品《星空》,提供给大家近距离欣赏,并为大家简要地进行了苏绣知识的科普。参与活动的大学生表示,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苏绣,但真正了解并亲身体验之后,觉得苏绣非常不容易。每一步都不是看起来的那么简单,苏绣艺术真的是博大精深,非常需要“匠心”精神。

推广苏绣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

图片

张雪和母亲在一起

空余时间,张雪会去苏州博物馆做义工,为观众介绍馆藏文物。生活中,张雪喜欢去各大博物馆看展览,去逛逛古镇,找个安静的地方看看与刺绣有关的书籍。近年来,张雪及其团队致力于将传统苏绣融入现代审美,不断探索着苏绣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

去年11月5日,第三届“创响江苏”创业创新大赛决赛举行,创业典型张雪获得“十大创业标兵”和全场唯一的“最佳人气奖”。“传统的苏绣市场品种单一,产品题材缺乏创新,且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年纪稍大的中老年人。我尝试从设计的角度去诠释苏绣,专注于苏绣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张雪说。在张雪的创新努力下,苏绣出现在手表表盘、耳机乃至珠宝首饰中,作为一种既传统又新颖的装饰艺术元素,重新回归当代人的生活。“创新不是为了摒弃传统,而是为了让传统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张雪说。

张雪坦言,目前苏绣艺术想要创新很难,自己还在努力当中,在技艺方面还在不断地学习,遇到困难也会及时请教母亲,闲暇时与母亲一起探讨各种针法如何运用。未来,张雪希望运用自己的刺绣技艺,让传统苏绣能主动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一方面创造更多好的作品,另一方面继续推广苏绣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编辑 : 郭凤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