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治河治海同向发力 共绘高质发展生态底色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5-15 18:05

随着气温回暧,连云港海州湾海域的海钓人员又多了起来,据介绍,鲈鱼是现在钓得最多的鱼类之一。而海州湾沿海的海蛏,在今年春节疫情防控期间,是连云港市沿海居民餐桌上出现频率最多的海产品。海蛏是连云港沿海地区一种传统养殖贝类,壳薄肉厚、肉嫩味鲜,又被誉为“美人蛏”。海州湾鲈鱼、海蛏对海水水质要求特别高,一段时间,因海水水质等原因造成海州湾鲈鱼、海蛏锐减。目前,随着海州湾海域生态的好转,海州湾海域的鲈鱼、海蛏等又多了起来。“美人蛏”、 鲈鱼的回归,就是得益于连云港市入海河流和海州湾海域的水质根本性好转。

海州湾畔海湾蓝。

入海河流新沭河。

近年来,连云港市秉承生态发展理念,提高站位,注重导向,治河与治海统筹兼顾,将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治海重要推手,并创造性地推出治海“湾长制”,形成治河治海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河湖清”“海湾蓝”同步实现。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19年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中,连云港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为30.74%,在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居第13位。连云港市重点整治的入海河流大浦河,已连续12个月实现单月水质达标,今年的平均水质提升到Ⅲ类。入海河流水质的提升,也进一步促进了海州湾海域水质的提升。

“强化专项整治,根据已制定的重点入海河流水环境治理行动方案,借鉴大浦河整治攻坚经验,强化专班推进,专项治理。”连云港市河长办主任、市水利局局长宋波说:“市河长办督促县区按照整治要求、任务清单、时间节点,打好入海河流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专项督查,巡回督查,每周一通报,两周一会办,每月一总结,切实提升整治工作速度,力争尽快取得实效。”

突出源头防治,推广通榆河水质达标治理经验,完善 “一河一策”方案,建立闸坝统一调度机制,严管污染物排放,倒逼源头治理。督促落实截污纳管、雨污分流等水污染防治能力建设,逐步杜绝污水直排入海。加快推进市域范围内1473项重点“两违”任务整改销号,确保全面完成整治任务。督促开展新沭河等入海口滩面养殖清理,坚决杜绝因违章种植养殖反弹回潮而影响入海河流水质的发生。

推动联动共治,联合市水利、生态环境、住建、农业农村等河长制成员单位,督促县区快速推进镇级污水处理厂高效运行以及村庄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切实提升镇村水污染治理能力。引导鼓励农民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减少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污水排放。加强水资源保护,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刚性约束,以达到治河治海控源促防的目标,实现“河湖清”促进“海湾蓝”。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李军 王从帅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