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青年|杨子剑:科研之路永无止境,我将为实现航空梦而不断奋斗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5-16 16:27

按:6门课程满分、超90%的课程“90+”的工科学霸,有个“机器人儿子”的“科创狂魔”,拿过篮球冠军的学霸程序员……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度“校友慧——十大杰出青年学生”展示评审会进行了线上答辩,25位高手“云”过招,向屏幕前的100多位师生展现他们不一样的大学故事。“南航头条”专程将“十杰”的个人故事刊出,以飨读者——

姓名:杨子剑

专业:南航机电学院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

【我的“非常规”本科之旅】

15年,我选择了退学复读,实现了从医学生到工科生的转身,从此开启了我的逐梦蓝天之旅。

16年,第一次接触科创竞赛,面对来自清华大学等高校的169支队伍,我一路从“小白”走向最高领奖台,成了全国冠军。

17年,我选择跳出舒适圈,通过重重选拔,来到了陌生的英国爱丁堡大学。

18年,在英国的第一个项目,从学理论到建仿真、做模型,短短10周,我造了个微型风力发电机。

转眼到了19年,这一年,我可经历了不少事儿。

“恭喜你已录取!”

在爱大,我是一名纯机械工程的学生。可我渐渐意识到:还是与飞机打交道更能让我兴奋起来。

站在升学的岔路口,面对来自爱大老师非航空相关方向的博士offer,是选择世界名校,还是继续追逐我的航空梦?

回想起在机电学院长江学者李迎光教授那儿做科研助理时的快乐时光,没有过多犹豫,我选择回到南航,跟李老师读博。

“干挑战杯吗?干!”

随即,我就迎来了一个大挑战:科创界的奥运会——挑战杯竞赛。拿下挑战杯特等奖,是每一个做科创孩子的梦想。

可嘴上说的容易,做起来却困难重重:我们几乎是从零开始,备赛时间只有别人的一半,更雪上加霜的是我还在英国做毕设。

时间紧、任务重,我能行吗?不行也得行!

忘不了短短七个月里的7次跨越亚欧大陆之旅,忘不了那每周一次的“周六早上,团委办公室不见不散”,忘不了那一次次加班到凌晨时的一声声“加油”。

咬咬牙,再坚持一下。在重重困难中拿下的江苏省省赛特等奖,给我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方案不够好!没事,我们重新做”

此时的我们却并未满足。为了更好地向国赛进发,我选择带着团队彻底推翻之前的设计方案,从头再来。

七八月份的南京格外燥热,每天工作14、5个小时,工作室的灯常是院楼里最后一个熄灭的,新方案却还是迟迟定不下来,更让人心烦。

好在“厚积而薄发”,金秋九月的确是收获的季节。

现场展示、公开答辩,一举拿下国赛特等奖,我成功实现了最初那个期待、却又不敢说出来的小目标。

为了让队员们收获更多,每一次校内评审,我都坚持让不同的同学进行答辩。最终在赛场上,成功做到了每个人都能介绍我们的作品。

【零,既是突破,也是开始】

从创新到创业,我请来了爱丁堡大学的好伙伴,联手为江苏省实现了全国最高水平创业大赛互联网+比赛国际赛道金奖“零”的突破。

挑战杯、互联网+,我也是我校唯一一个以队长身份同时取得两项顶尖竞赛最高奖的同学。

零,既是突破,也是开始。赛场归来,我选择将之前的荣誉全部归零。带着一路走来体会到的创新精神,逐步开始了专业研究。

我发挥自己曾在海外学习的优势,请来了爱丁堡大学工程学院院长Bradaigh教授等多位外国学者来我校交流,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学术讲座。

从双清论坛到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我也开始更多活跃在专业学术论坛、国际会议中。

我知道:每一分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学校在航空航天领域雄厚背景的支持和老师们的帮助。

博士入学,我与南航的新故事才刚刚开始。科研之路永无止境,我将和老师、同学们一起,为制造更轻更强的飞机、实现我们共同的航空梦而不断奋斗。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