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纪念馆建筑设计被指与木心美术馆相似 设计团队发文逐条反驳“抄袭说”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6-07 21:06

近日,开放不久的江苏高邮汪曾祺纪念馆被质疑在多处设计上与浙江乌镇的木心美术馆极为相似,有抄袭之嫌,其中最明显的便是建筑外立面的设计。对此,汪曾祺纪念馆的设计团队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四院则在其公众号上发布题为“汪曾祺纪念馆设计解读”的文章,作为对此次“抄袭风波”的回应。

事件回顾

汪曾祺纪念馆被质疑在多处设计上“抄袭”木心美术馆

质疑声称,位于汪老故乡江苏高邮的汪曾祺纪念馆(新馆)与位于浙江乌镇的木心美术馆存在多处类似,包括建筑外立面的建材、作家主标识设计以及部分内部空间设计。譬如,两个场馆均以蛇形旋转式楼梯连接上下层,展墙则采用清水混凝土材质,并在一侧墙面设有黑白简约风格的大幅画框来展现纪念作家。更为突出的是,在供读者阅览作家作品的图书馆中,两个场馆均采用阶梯式设计,让一旁的藏书区与阶梯紧密相连,并利用书架与展板的交错搭配使整个空间看起来错落有致。另外,汪曾祺纪念馆室内多处玻璃天顶、过道和走廊的设计也与木心美术馆十分相仿。

据了解,为纪念汪曾祺先生诞辰100周年,汪曾祺纪念馆今年5月18日正式开馆。木心美术馆为纪念画家、文学家木心所建,2015年开馆。

“抄袭风波”发生后,木心美术馆馆长、著名画家陈丹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汪曾祺纪念馆并非抄袭,而是同质化,因为只是几张照片截取的角度和面与木心美术馆相像,但全景图和其他角度则完全是另外一个建筑。但他也表示,作为被仿效的一方会觉得有点好笑,而且有点不舒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只要回应一句话就够了——设计前,有没有看过木心美术馆?

设计团队回应

发文逐条反驳“抄袭说”

作为高邮当地“聚文化人”工程中的重要项目之一,汪曾祺文化特色街区一直以来都是“汪迷”以及众多文学爱好者的朝圣之地。据了解,汪曾祺文化特色街区总建筑面积9500多平方米,自2016年起由高邮市文旅集团投资建设,按“一轴两带三片”划分为汪曾祺纪念馆、汪迷部落、汪氏家宴以及汪氏客栈四个核心功能区。此次新开馆的汪曾祺纪念馆设立在东门大街,走进馆前,木纹清水水泥的外立面显示出纪念馆古朴大气又不失现代简约的面貌,层层纹理搭配翘起的“卷边”飞檐则让整个外壁看起来像是一叠叠掀开的书稿。馆内由两层建筑共计11个展厅组成,分为“百年汪老”“汪曾祺的文学世界”“家乡的人和事”“为人为文”“怀念与传承”五个主题,串联起汪曾祺的人生与文学。

对于汪曾祺纪念馆在设计上涉嫌抄袭木心美术馆的问题,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了高邮市文旅集团副总经理邹海峰,他回复称,此次纪念馆的设计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四院主导,自己是负责运营这部分的,其他的情况并不了解。之后记者在公号“同济设计四院”上看到题为“汪曾祺纪念馆设计解读”的文章,文中详细说明了汪曾祺纪念馆整体设计思路,作为对此次“抄袭事件”的回应。

文章最先写明的就是纪念馆的设计理念从何而来,汪曾祺以饱蘸乡情的笔触,将家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复活在他的作品中,因此将纪念馆的设计理念跟汪老的艺术人生以及高邮的自然文化地域完美结合就成了设计团队此次的设计重点。

之后文章详细说明了在经过三轮设计之后,设计团队最终确立了“置椟藏珠”屋顶方案,“纪念馆本身化整成‘椟’,‘漂浮’于一层基座之上,既融入古城肌理,又能容纳收藏作家在不同文学领域的成就展现(珠),此为‘置椟藏珠’。‘置椟藏珠’方案,首先是有个基座,然后二层的一个个‘椟’放在一层的基座上。这个一层的基座隐喻的是高邮运河河堤。可以说,‘城’、‘水’、‘间’三者构成了汪曾祺文学作品的主要空间与环境特色,而‘城’、‘水’、‘间’的设计理念也反映了汪老的作品和高邮的联系。”

外界抄袭质疑集中在2点,一是建筑外立面的外墙材料及设计均采用清水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二是部分内部设计雷同,在这篇解读中也一一做了回应。

在建筑材料方面,文中写到建筑师第一次探访基地时,现场就已经开始拆迁,建筑师看着一堆堆准备运走的废旧材料,能隐约感受到基地上曾经发生的历史,“这些旧砖旧瓦旧屋架甚至是石凿的马厩里的饮水槽,不都是这块场地所暗含的基因吗?何不让这些基因继续传承?”因此,设计团队决定把现场能用的灰砖与红砖都运用到了沿傅公桥路的“高邮山水图”的镂空墙上。这样一来,灰砖、红砖、素混凝土、青瓦为色彩基调,延续高邮民居传统,体现汪曾祺独具魅力的人文底蕴。

规划结构与功能布局方面,设计团队确立了“一轴两带三街区”的规划格局。一轴:南北向园林曲折蜿蜒的轴线串联北侧人民路保护建筑、东侧纪念馆、西侧故居与保留建筑以及南侧汪氏家宴、汪家客栈区域。两带:北侧人民路保护建筑、西侧汪曾祺故居、西南侧保留清代建筑和南侧汪氏家宴与汪家客栈的古典风貌带;汪曾祺纪念馆南北向布置形成的现代布展带。三街区:北侧市井生活区、中部纪念馆区域、南侧汪氏家宴、汪家客栈区。

在建筑流线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以及细部设计方面,设计团队则着重通过塑造“流动的线”、“家乡的水”、“汪家的园”以及“会心的点”来提高游客游览时对汪曾祺艺术人生的理解。流动的线就是指建筑布局顺应参观流线。“纪念馆的形态宛如一本本叠放的书本,厚厚地摊放在一层基座上,书本错落布置,营造曲折多变的内部参观流线,形成丰富的参观体验。”

最后是关于纪念馆采用木纹清水混凝土材质的问题,设计团队声称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清水混凝土在纪念馆类别的展览建筑中被广泛运用,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建筑表现材料。其次,希望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暖灰色的凹凸的肌理,主要有两方面考量:一是形态上,希望通过凹凸水平肌理来表现汪老著作书籍的书页叠放效果,二是暖灰色令人想到汪老的‘人间送小温’。”

汪曾祺纪念馆设计团队负责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江立敏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任何建筑都是依据特定的场地、城市、文化来进行设计的。因此文化名人的纪念性建筑的室内的展陈空间有其共性,“如果仅仅选取某一两个片段做对比,是不是有断章取义之嫌?”他建议对这一项目感兴趣的人去现场感受下。

学者看法

汪曾祺研究会会长:发生争论无损于汪曾祺纪念馆的重要意义

对于这次的“抄袭风波”,汪曾祺研究会会长陆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论是无意撞车、有意模仿,还是借鉴什么的,都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调查与科学分析,都不能贸然下结论。陆建华说汪曾祺是当代中国文学史上得到一致赞誉的有定评的重要作家。“著名作家贾平凹的评价很形象,有代表意义,他满怀敬意地称赞汪曾祺是‘文章圣手’,认为‘汪曾祺是应该建庙立碑的人物’!”

高邮作为汪曾祺一辈子深爱的故乡,地方政府顺应民意下决心建起汪曾祺纪念馆,陆建华认为其意义远不止于一般的纪念,更可将汪曾祺的爱国爱家乡的高尚情怀,将汪曾祺的文学成就、文学理念、文学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推动高邮的地方文化不断向前发展!正因如此,陆建华觉得,“汪曾祺纪念馆”就是家乡人为汪曾祺建的“庙”,这个“庙”必定香火昌盛!

陆建华一直支持关注着家乡建“汪曾祺纪念馆”,但因为自己年事渐高的原因,他说自己只在纪念馆展览品布置上予以了较多的关注,对“汪曾祺纪念馆”建造本身并没有参加,所以也是一无所知。

对于这次的“抄袭风波”,陆建华认为不管“汪曾祺展览馆”的建筑设计本身,发生多少争论,都无碍于无损于高邮建造“汪曾祺纪念馆”的重要意义、作用和影响,陆建华告诉记者,自己并没有参观过浙江的“木心文学馆”,”木心同样是我敬仰的大家,可以就这两位文学大家的纪念馆的建设计理论、结构、外貌等进行对比、讨论,目的是为今后的建造名人纪念积累经验。但一定要警惕离开纪念馆建筑本身,将汪曾祺、木心二位文学大家的文学成就,有意无意地进行对比评述。“另外,陆建华认为,就目前看到的“汪曾祺纪念馆”和“木心纪念馆”的部分照片,一眼看上去相同、相像之处不少,究竟是无意撞车、有意模仿,还是借鉴什么的,都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调查与科学分析,不能贸然下结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