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他作为我的竞争对手,可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最后中考我们相差整整80分……我也犯了那个‘恶性竞争’的问题。”从小一起学习玩耍的同学,中、高考成绩差距越拉越大,这样的案例发生在很多中学生身上。
面对这种情况,南师附中一位名师连夜写了一封长信,在信中他劝导一位曾饱受“竞争”困扰的同学,当你心中只有同桌,却忘记了整个世界;当你心中只有分数,却失去了学习本身的快乐。“应当随着自己的兴趣,挖掘自己的潜能,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这样才能走得远。”
【毕业生来信反思】
盲目竞争,导致考试成绩并不理想
这封信的收信人是南京师范大学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张志强老师。 作者在信中这样写道:张老师,您好。不好意思,这么晚还给您发信息,但连着看了您那么文章,感触很深。我也是2019届的毕业生,也是南京2万多考生的一员,但我和附中的天之骄子不一样,我的高中不是很理想,或者说比较差劲。我初中同桌是您班上的某某某,我目睹某某某初中的腾飞——从初一上的默默无闻到年级前列的过程。
我把他作为我的竞争对手,可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最后中考我们相差整整80分。看了您的文章,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我也犯了那个“恶性竞争”的问题,从中我也体会到,学习环境是关键。同学应该是战友而不是敌人,初中时我的历史一直很好,而且学的很轻松,但我并没有分享给别人,盲目竞争让我格外地想证明自己,紧张是一定的。最后中考名落孙山,现在想想看,也是很自作自受。
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原来还包括良性的竞争。还有您通过笔试的方式来组建家委会,这个让我很有感触。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大,越容易走入误区,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引导,我们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之家两点一线,家庭内的环境真的很重要,家长和老师站在一起才能让学生走的更远。有幸和您班上的s、j、d、l等结识,观察他们,我发现,他们都是有着自己想法的人,都是很有趣的人。
【名师有话说】
关心“别人家娃的分数”,这个现象很普遍
张志强老师
今天上午,记者联系上张志强老师。张老师表示,这封信其实是一位粉丝在他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教后知困”后台的一篇留言。
“这位同学在夜里给我写信,他觉得这种比较、恶性竞争、对他人的防范,使他无法专注于眼前的事情。”张志强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竞争’现象非常普遍,每次考完以后,家长不关心学生之前的学习状态,而关心均分、关心孩子初中、小学成绩差不多的同学现在考得怎么样。”张老师说,自己有些话除了想对这位粉丝说,还想与更多的学生说,所以才想到写一封信并在自己的公众号发布。
“我觉得,过分把别人当敌人,这种想法是不健康的。学生应该认识到,人和人之间是不一样的,应该追随自己的兴趣,挖掘自己的潜能,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这样才能走得远。”
张老师说,不管是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还是一模二模三模,我从不告诉学生家长班级名次,只给年级名次。因为有了班级名次,学生就会跟身边的人比,而没有班级名次,他机会自觉地把自己的成绩与年级最高分看齐,而不感到学习的压力,不感到身边的人给自己的压迫感。
学习中需要竞争吗?
可以有,但不能放首位
这封信同样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讨论,尤其是关于“竞争”的讨论。有人认为,有竞争才让孩子有学习的动力。也有人认为,竞争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和紧张。那么,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竞争吗?
对此,张老师说,我这封信的核心是:学习,不要把竞争放在首位,但并没有完全否认竞争。“首位”应该是自己的提升,应该是学习的快乐。需不需要竞争,可以辩证地看。“我认为,竞争如果可以推动这种快乐,那就竞争。如果让自己失去快乐,甚至嫉妒他人,把自己的失败归结在他人的错误上,这种竞争就过激了。”
张老师建议所有同学:向高人学,和自己比。张老师建议,在过程中竞争,在过程中比方法,而不是只在结果中竞争。同学们应当明白,世界上的人很多,资源也很丰富,不要总跟身边的人竞争,虽然身边的人更直观,但心中要有更广阔的天地,要有远方。老是跟身边的人短期竞争,其实人容易被别人带着走,视野越来越狭小。比如写信的同学,当他心中只有同桌的时候,却忘记了整个世界;当他心中只有分数的时候,却失去了学习本身的快乐。
附:回信原文(节选)
附中学生不是天之骄子,中考的程序正义大于筛选功能,失利并不意味着被上天抛弃,黑马也不意味着上天会永远眷顾。没必要为任何一次考试的失利耿耿于怀,人生的路很长,您这样真诚坦荡的人,一定会越来越优秀。
南师附中不是一个光环和标签,也不仅仅是把学生送上更高平台的阶梯,她的意义在于让学生以更开阔的视野看待社会与人生。从这个角度而言,你与附中擦肩而过,有些遗憾。附中不强调竞争,很少宣传高考、竞赛成绩,更很少用商业宣传的方式运作,不做给别人看,而是做好自己;不是以碾压别人为荣,而是以与人和谐共生为乐。当你与整个世界为敌时,处处都是冷箭;当你善待他人时,朋友多了路好走。
附中老师也研究高考,但更思考学生在高中阶段甚至在备考过程中思维提升、智慧生长、意志磨砺以及团队合作,这些远比那些试卷更有价值。这些事情相对于在网上下载试卷让学生以练代学而言,费力不讨好,但能够“让我们一起想”,能够让你发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有一个教育家说过,兴趣不是学习的手段,而是学习的目的。越学越爱学,不知不觉已经登上高处,应该更接近教育的本真吧。
真正的重视教育的家长绝不是花钱买心安,而是尊重、理解、信任老师、努力提升自己。家长即使培养了一大堆博士的名教授,也未必有能力和耐心把自己孩子培养出来。教育能力与学历未必是正相关。
当今的教育,要么打着宽松的旗号不负责任,要么打着认真负责的旗号,剥夺孩子的自由。少数学校是认真负责任地培育学生的生命自觉。真希望这样的学校由少到多。这对老师的要求很高,我真希望我们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希望您成为后浪。
到那时,希望您能铭记道理:教育(学习)不应把竞争放在首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