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先民最先聚集地,走进幸福的锁金村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6-18 21:29

各种陶瓷、瓦罐和印上墙的“新拓片”,都在诉说南京锁金村的过往,这里曾聚集着的南京最古老先民生活过的痕迹;而小人书、煤油灯、老式照相机,这些“近现代”的遗存,则回望了锁金村住民在1970年代的生活轨迹~~

如今尤其是近半年,来到锁金北路的市民和游客都会放慢脚步,驻足眼前这面南面长约250米的围墙,上面生动描述锁金村的前世今生,近日记者慕名来到这条南京的幸福街区。

扬子晚报/紫牛记者 董婉愉 文/摄 视频摄像、剪辑 戎毅晔

250米长的围墙上,用各种墙绘手法,将锁金村的前世今生作了很全面的演绎


遗存还原增强居民归属感

“据考证,锁金村一带就是南京先民最先聚居的地方,曾有传说,这地名的来历是楚威王为镇王气,将埋金之地命为‘锁金村’。”锁金村街道党建中心副主任王勤硕告诉记者,锁金村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明朝时,明太祖于洪武十七年设置的“三法司”,就建在玄武湖东北岸、锁金村西南端的太平门外。

王勤硕介绍,1956年和1957年,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大学历史系等单位在锁金村遗址共发掘文物500多件,其中大多数是石器和陶器。“社区承载了最多文化和乡愁的家园,我们希望通过挖掘和宣扬锁金的历史文化,来增加居民的归属感。”街道2019年国庆前打造文化墙前,专门向居民征集老物件,同时,依据南京博物馆展出的陶器拓片、遗存单品等,作一比一还原,展现锁金村的“前世”。

对照历史检讨行为看齐幸福

记者步入文化墙的“今生”,看到了从社区征集的1950—1980年代的煤油灯、收音机、照相机、小人书……也看到,经过的居民经过这里,渐渐放缓了脚步,似乎正在穿越时光轨道,一些带着孩子的中老年人,指着文化墙,一一向孩子讲述自己家园的历史传承和文化沉淀。

锁金村社区居民段陵玲,自己就是幸福锁金密码的制作者和开启者,她多年日一日投身社区公益实践。“这里靠紫金山脚下,街道对老围墙修缮、抬高,将花坛重新规划,营造了干净、整洁、优美的社区环境。”她说文化墙是一面镜子,居民在这里读取历史,更照见自己的文化内涵。文化墙天天与居民接触,居民说:我们边走边记,可以对照行为指南,有助于和谐邻里亲情呢。锁五社区居民、抗美援朝老兵程紫英说,街道的文化营造不仅仅是这面墙,还有很多硬件,如市一级科普活动示范广场、金陵图书馆分馆、街道文化站、老年大学等。锁金村街道每个社区现在都有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图书室、文化长廊、文化墙、文化活动室等共享空间;软件上,各社区还开设书画、讲座、道德讲堂、阅读、科普等讲座。

“幸福小站”从东到西相向而行


网红路现在叫“幸福小站”

“幸福小站”从东到西相向而行,在锁金这个小站上车、下车,都是幸福的人儿。手绘文化墙的策划者、玄武区锁金村街道党工委书记郭建军说,这是一个埋金的地方,经过历史变迁和几代人辛勤努力,成为山水城林,充满着浓郁市井生活和人情味。“我们通过外出成都、苏州昆山学习参观寻找灵感,这辆和谐号列车的灵感就来源于成都玉林北路社区。”郭建军告诉记者,锁金北路还是一条“网红路”,一年四季轮放着山茶花、白玉兰、海棠花,与高大的老槐树一起并肩美丽。

这条“网红路”,一年四季轮放着山茶花、白玉兰、海棠花,与高大的老槐树一起并肩美丽


幸福锁金奋斗代代相传

锁金村街道居民自治、社区治理,在全国一直颇具口碑效应,200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曾来到这里走访,央视节目主持人敬一丹蹲点锁金村了解小区居民幸福生活、幸福指数。“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锁金五村社区的“家风银行”是又一个幸福密码:居民申请进入“家风银行存折”,存入的可以是家庭长辈关于廉洁家训、廉洁家规和廉洁的故事,“储户”根据“廉洁存折”的编号,随时“支取”自己的廉洁家风故事,与家庭成员和其他居民分享,并代代相传。目前已经有50几户“储户”。

文化墙东头,一幅幅从社区居民家中征集的家风家训,由社区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书写

在文化墙东头,一幅幅从社区居民家中征集的家风家训,由社区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书写,引导居民继承传统美德,营造文明和谐环境氛围。

1995年后出生的锁五社区综合社工冯露,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毕业。充满朝气的她,与年岁悠久的锁金村也形成了一幅文化对照效应。她给记者讲述了文化墙前世今生的背后故事:街道和社区参观了南京六朝博物馆,发现了在锁金村出土的石器、陶罐,于是多次前往博物馆搜集资料,了解到锁金村地区与南师大随缘校区北阴阳营的遗址为同一类型,是远古先民定居后生产、生活场所。通过挖掘的文物及史料记载了解,早在新石器时代,南京的先民已经用植物纤维编制渔网、制作网坠,在距今四五千年前,还学会用鱼骨来制作鱼钩进行钓鱼等。

锁金村居民的幸福都是靠奋斗出来的

“在遗存外,‘今生’部分通过锁金振翅的天鹅图、岁月邻里、城市情怀、幸福小站进行展示,寓意锁金村居民的幸福都是靠奋斗出来的。”郭建军说。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