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的鼓医大咖②| 不明原因的腹痛或消化道出血……小肠镜技术让这些患者不用再“开膛破肚”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6-20 14:34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难治性的腹部疼痛……胃镜、 肠镜、腹部CT等多项检查做了个遍,还没找出病因,这时医生会考虑患者是否是小肠出了毛病。

小肠是人体内最长的消化器官,长5-7米,同时又处在人体消化道中部的位置,无论是传统的胃镜还是肠镜,都无法有效观察到小肠的情况。一旦小肠内部发生病变,传统的诊疗方法很难顺利找到病灶,有时不得不“开膛破肚”。小肠镜技术的诞生,让从前的神秘之境——小肠暴露在医生的慧眼之下。形状曲曲折折,千回百转的小肠如何做内镜检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近日深度探访了南京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的一台小肠镜检查。

小拇指粗的小肠镜,让小肠世界尽收眼底

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张以洋主任医师领衔的“小肠镜”团队每年接诊近5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患者。

张以洋主任医师为患者做小肠镜检查

当天,张以洋主任医师在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为一名30岁左右的女性做小肠镜。这位女患者近半年来,反复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但在当地医院做了胃镜、肠镜、腹部CT等检查,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因此选择到南京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就诊。

张以洋主任医师说:“我们怀疑病人可能有小肠的问题,所以给她安排了小肠镜。”小肠镜检查一般要分两次进行,其中的第一次是经口检查,也就是让镜头从口腔进入。几天后,病人再接受第二次检查,也就是经肛检查,以确认回肠下段有没有相关病变或其他问题。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根小拇指粗的管子经肛进入病人的肠道内,凭借着小肠镜前端的灯光照明,一路上,光滑的肠壁尽收眼底,连每一根毛细血管经过放大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大肠段,小肠镜一路“畅通”。抵达小肠时,“路面”明显收窄,前方的不明“弯道”一个接着一个。“这个时候就要靠医生的经验,因为小肠壁很薄,稍有不慎就戳破了。”小编注意到,每当遇到“转弯”时,张以洋主任医师手中的动作会稍稍停一停,再顺着“转弯口”继续向前。

张以洋主任医师和助手为患者做小肠镜

在小肠镜下,张以洋主任医师很快发现,病人小肠的回肠部位有一些粗糙、充血、水肿表现,还有一些浅溃疡病变。小肠镜虽小,却是“五脏俱全”,它一面清理着肠道里阻碍视野的肠液,一面伸出附在上面的一只“小爪子”。轻轻一抓,就在病变部位取得了活检样本。

 黑色的“墨水”找到,两次小肠镜成功对接

这次检查,张以洋主任医师发现小肠病变情况与前一次基本相同。小肠镜一路向前探索,找到了一片黑色的“墨水”,这是上次经口小肠镜检查留下的记号。就这样,两次检查的对接顺利完成,病人的小肠内部情况尽收眼底,小肠镜的探查任务圆满结束了。

张以洋主任医师告诉记者,通过综合分析两次探查的结果,病人被确诊为嗜酸细胞性小肠炎。他对这个结果比较满意,一是因为探查十分顺利,一般要一个小时左右的工作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宣告完成;二是病人没有什么严重的病变,无需手术,通过药物治疗就可以治愈,而且当晚就可以用药。“很多病人服药两到三天后,症状就可以有所改善。”

小肠太长怎么看?双气囊小肠镜把小肠“套”起来

尽管胃镜、大肠镜技术早已成熟,小肠这道“难关”却很晚才被攻克。由于小肠的长度和位置,对小肠进行内镜检查的难度曾经相当之高。对于不明原因腹痛的患者,可能要做剖腹探查,也就是把肚子打开,把小肠切开找病理,对病人的创伤非常大,甚至有一定的死亡率。小肠镜的发明和应用,可以说大大改善了病人的处境。

张以洋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小肠镜的优势在于不经过外科手术,而是通过自然腔道进行探查。为了看清小肠内部的情况,必须在小肠内部创造一个空间。为此,医院现在使用的是双气囊小肠镜,也就是在原小肠镜外面装上一个顶端带有大气囊的外套管,同时在小肠镜的顶端也装上一个小气囊。通过大小气囊的交替充气放气,可以将小肠镜推进到相当深的位置。然而问题来了:小肠有5-7米的长度,即使是分两次探查,对于小肠镜的长度要求也太高了,这可怎么办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专家们想出了一个奇妙的方法。张以洋主任医师一边用实物给记者演示,一边娓娓道来:“小肠镜外面有一个外套管,我们可以把检查过的小肠‘套’在外套管上面,一点一点地‘捋’起来。”这样一来,探查的效率就大大增加了,可以深入到3-4米的位置,因此两次探查即可覆盖整个小肠。

据张以洋主任医师介绍,做小肠镜对病人的伤害很小,用时也短,目前平均一小时可以完成一例检查,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即可完成治疗。不过,经口检查需要全身麻醉,经肛检查也需要静脉麻醉,虽然病人可以在很平稳的状态下进行检查,但两次检查之间仍然最好间隔一段时间。

此外,小肠镜的技术较为高端,价格也相应较贵,因此,张以洋主任医师建议有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等症状的患者在做完胃镜、肠镜且找不出原因时再做小肠镜,并住院以完成其它的相关检查。

小肠镜检查,先进设备与精英团队缺一不可

随着经验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小肠疾病被纳入到小肠镜的探查范围中:“比如肿瘤、溃疡、一些血管畸形和寄生虫等,都可以通过小肠镜进行明确的诊断。”张以洋主任医师介绍,除了检查外,他们还通过小肠镜开展了一系列的治疗工作,如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等。通过小肠镜技术,可以对出血的地方进行治疗,从而达到以微创方法挽救病人生命的目的。

小肠镜为患者带来了新希望,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克罗恩病的治疗。小肠克罗恩病往往伴随着梗阻症状,传统上要进行外科手术来治疗,风险与痛苦并存。“如今,我们可以利用小肠镜技术进行扩张,能够用不开刀的方式消除病痛。”张以洋主任医师说。还有“P-J综合征”患者,有的患者小肠内长了百余枚息肉,在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进行全小肠息肉切除,避免了外科手术及小肠癌变的发生。

但是,小肠镜也对设备和医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要把小肠镜做明白,没有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是不行的。张以洋主任医师说,设备方面一定要用目前最先进的双气囊小肠镜。这种小肠镜通过两个气囊的交替运作,可以达到肠道内很深的位置。

作为医生,要经过消化内科的多年培训,熟练掌握胃镜、肠镜的技术后,才能接受小肠镜的训练。由于小肠壁很薄,有一定的穿孔风险,医生必须有很好的耐心和熟练的操作水平。相对于胃镜、肠镜而言,小肠镜需要花费的时间也更久。

在鼓楼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邹晓平教授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培养,张以洋主任医师拥有了一支由8名医生组成的小团队,在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为患者排忧解难。张以洋主任医师自2006年开展小肠镜检查技术,至今个人操作已达2000多例。他的团队每年可以操做400例左右,而今年有望达到500例,这是一个全国领先的水平。

“以前大家觉得小肠疾病发病率较低,那是因为没有确诊的技术,普通胃镜根本看不到小肠。自从我们开展了小肠镜检查后,发现小肠病的案例并不少。如果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所以,必须要有人站出来。”张以洋主任医师说。

鼓医大咖

张以洋 医学博士,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小肠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胶囊协作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协会小肠镜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炎症性肠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大肠学组委员。主要擅长小肠疾病诊治尤其是胶囊内镜、单气囊及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及治疗工作,曾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擅长消化道早癌及胆胰疾病内镜诊治。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鼓楼医院本部)、周四上午、周五上午(江北国际医院)

陈敏 医学博士,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科主任助理,科室核心教员兼教学秘书,模拟教学小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影像协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青年医师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胰腺病学分会转化医学学组成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医学参考报消化内镜频道青年编辑委员会青年编委。主要擅长单气囊及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及治疗工作,消化道早癌诊治。

通讯员  柳辉艳  张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碧莹  蔡蕴琦  摄制 杨泽华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