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6月21日讯(通讯员 戴世勇 记者 陈咏)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冲马桶都没有盖上盖子的习惯,殊不知这样做给了病毒传播的便利。记者21日从扬州大学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获悉,该院“微尺度流动传热与能源高效利用”科研团队一项研究发现,冲马桶时不合盖,升腾的水雾可达到距离地面3英尺(91厘米)的高度,可能让人吸入水雾中的病毒。6月16日,流体物理学国际权威期刊《Physics of Fluids》在线发表了该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
在这篇题为《Can a toilet promote virus transmission?,From a fluid dynamics perspective》的论文中,研究团队提出,冲马桶时不合盖,马桶冲水过程中产生的湍流会将病毒抬升至头部高度,从而可能让人吸入水雾中的病毒。如果新冠肺炎病毒携带者如厕,马桶冲水过程有可能导致交叉感染新冠肺炎病毒。
图1。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扬州大学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王霁翔博士介绍,研究团队运用计算机模型,模拟马桶盖未盖时的冲水湍流过程,结果显示,冲马桶产生的病毒传播可到达距离地面3英尺(91厘米)的高度(如图1)。马桶冲水时,水流涌进马桶内会撞击侧面,引发湍流和类似风暴眼之类的气液强交互过程(如图2)。由于病毒粒径非常小,一旦冲出马桶,通常会在空气中悬浮超过一分钟。而如果在冲马桶时盖上马桶盖子,则会避免这种传播。“只要有可能,人们应该在冲马桶时把马桶盖子放下来,同时还要经常清洁马桶座以及其他任何与身体接触的区域,并在如厕后洗手。”王霁翔表示。
图2。
据王霁翔介绍,他所在的扬州大学“微尺度流动传热与能源高效利用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微尺度传热传质、能源高效利用及系统优化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研究团队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重大专项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10多项,其他纵向和横向课题20余项,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0多篇,被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