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做鱼鳔胶最好的大黄鱼
古代传统家具采用的是榫卯结构,但是为了更加牢固,通常会使用一种胶作为辅助,大家可能会问,在古代并没有胶水,那么古人制作家具是如何牢牢的固定榫卯的?
据红木品鉴的业界专家介绍,古人所使用的胶并不是现在的化学胶水,他们使用的胶很神奇,不仅绿色环保,粘性牢固,而且还不会伤害到家具的木质结构,使得榫卯结构可以随意拆卸和组装,不会影响家具的整体结构。这种神奇的胶就是鳔胶。这里有两种常见的胶,一是鱼肚胶,二是猪皮鳔。
熬制中药时意外开发出“鱼鳔胶”
鳔胶的制作很讲究。首先要选择海鱼的鳔,因为河鱼的鳔黏性不如海鱼,而且个头也小;接着泡鱼鳔,开始泡的时候先把鱼鳔浮头上脏的东西去掉,用温水泡一天半到两天,摸着原材料有点黏度,里面没有硬芯了,就泡透了;然后有一个砸鳔的过程,老话说:“好汉子砸不了三两鳔”,是说你身体有多棒,一天也砸不了二三两鳔,原来这不仅仅是力气活,更讲技巧:用铁盔盛鳔,使铁杵砸,随砸随兑温水,砸到铁杵一提鳔浆能拉出线来才行。
再上锅兑水熬,也非常有讲究。这锅得是特制的,要隔水加热,否则直接熬,胶很容易糊,一般熬得量少,至少也得熬10来个小时。
然后用铜纱过滤,倒出来,在容器里还没完全凝固,呈冻状时,用小刀拉成小条,挂起来晾干。
鱼鳔胶在我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据《本草纲目》称,有补精益血、强肾固本之功效。用鱼鳔做胶是中医现在仍在做的一项工作,现在的中医处方仍有鱼鳔胶,且非常名贵。
也是在中医鱼鳔胶的使用中人们开始注意到其具有很强的粘度,尤其是熬制药胶过头的胶,在这种情况下鱼鳔胶的用途开始展现出来。
明式家具的制胶技术曾效仿郑和宝船
明代船缩小模型
熬制粘接用鱼鳔胶选择海鱼的鳔是最好的,因为河鱼的鳔黏性不如海鱼,而且个头也小。
中国从宋代开始就有鱼鳔胶使用,主要用于船体的防水和渗漏预防工作,在船体的修补工作中也常用鱼鳔胶加麻丝来修补木块缝隙。在长期的使用中也有动物膘胶的使用,如猪膘胶等,但在造船业一直使用鱼鳔胶,这主要与船有关系,有船自然鱼来的相对容易。
明代的远洋船队也离不开鱼鳔胶的使用,不管是船上还是船队基地都离不了鱼鳔胶,明代的造船厂就更离不了鱼鳔胶了。鱼鳔胶耐水耐低温,非常适合木质船体榫卯的粘接,其稳定性非常强。
据悉郑和宝船是在苏州地区制作的,明式家具的起源地也是在苏州,而名贵的硬木原材是海运回来的。大家知道明式家具榫卯结构多用鱼鳔胶,这也是明式家具一个特点。这样我们不难联想到明式家具起源就用鱼鳔胶的事实,也进一步证实了明式家具与传统造船业紧密的关系。
京作家具,大多粘合之后可再拆解
卯榫接头的粘合牢不牢,易受不同地区环境影响。
明清两代,家具制作常用鱼肚胶和猪皮鳔。在使用中,鱼肚鳔的粘合强度虽大过猪皮鳔,但猪皮鳔对潮湿环境的适应性比较强。由于二者性质差异,苏做和广做家具中经常将两种鳔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如此既不失强度又增加了耐潮湿的能力。
由于猪皮鳔在熬的过程中气味比较臭,火候也不好把握,因此单独应用不是很广泛。
与猪皮鳔相比,鱼鳔使用相当普遍,京作、苏作和广作家具均有使用,尤其多见于京作家具。这两种胶的共同特点是修理家具需要拆开时用热水烫就可以松动拆解,非常方便。
红木家具的拆卸工艺,近代以来成为衡量家具是否可持续,以及方便耐用的一大行业标准,这就要求在榫卯之间的空隙要相对细小,榫插入卯眼中,可以活动,又不能活动太大,榫子插入一半时,透过卯眼看榫头的缝隙,似见亮似不见亮,这时再使鳔粘合。
现在有些厂商,制作家具时使用绝户胶将家具“做死”,这样一来受害的还是最终购买者。有朝一日家具需要修理时,他们面临的将是榫铆无法被打开的难题。
所谓“绝户胶”,一般指的是树脂类工程胶水,其特点是胶水干后凝固成黑色的树脂,强度极高,有的甚至超过木材本身强度,且耐酸耐碱。用它粘完家具的接缝处,往往留有黑线,这样的榫铆是无法被打开的,强行拆开的后果,只能是榫头断在榫眼里。
专家建议,如却需拆分家具,滴入50%的硫酸1小时后,用水清洗干净再滴入火碱,24小时后用蒸汽熏蒸,这样可以达到松动的效果,但切记勿用力拔开榫头,否则部分榫头仍会被粘掉半成以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海燕
家居小助手提醒您:
近期室内外温差较大,加上梅雨季湿气重,为保持室内外温湿度相对平稳,家中有红木原木家具的户主,可多开窗通风,或使用加湿器新风系统等,保持户内温湿度平衡。若出现家具开裂、变形、脱胶等质量问题,也可与我们的汉宁木业家居小助手联系,我们将为您的宜居环境提供更多专业周到便捷的服务。
咨询电话: 梁经理 15077837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