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苑|再攀高、再向上!苏州第一高楼再刷新高度
来源:议事苑
2020-06-29 07:51

6月28日,苏州中南中心开工仪式举行,据悉,苏州中南中心建筑高度为499米,建成后将成为苏州第一高楼。

从76米的北寺塔,到300米的东方之门,再到450米的苏州国际金融中心,再到499米的苏州中南中心,第一高楼高度的刷新史,也正是地表最强中国地级市的奋斗史、攀高史。

图片

苏州中南中心效果图

1

停工5年多

规划高度从729米降到499.15米

搜索百度词条“苏州中南中心”,议事员看到了苏州中南中心的最初项目规划。该项目位于苏州金鸡湖湖西CBD核心区,是湖西CBD城市天际线的中心和制高点,与东方之门、苏州中心广场组成一个整体,形成风格统一的面向金鸡湖的城市建筑群形象。项目由江苏中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建,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计划建筑729米,地上138层,地下5层。

2014年1月3日,苏州中南中心开始施工,2015年4月4日,在最后一根桩基完工后,项目停工,至今已有5年多。

肩负“苏州第一高楼”的期待,苏州中南中心受的关注自然非同一般,开工、停工、烂尾……满天飞的“绯闻”,让苏州市民摸不着头脑!

直到2020年4月24日,“苏州工业园区发布”发表了《499米!中南中心来了,再次刷新苏州高度!》一文,一锤定音!

文中写到:苏州中南中心高度约499米。与最初规划的729米相比,高度降低了230米。“苏州工业园区发布”在文中还提到,项目方案将于2020年4月25日~5月4日在项目现场和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委网站进行公示。

为何是499米?答案或许就在今年4月2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中。这份通知指出,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苏州中南中心的499米可以说正好符合标准。

5月7日,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委员会发布了苏州中南中心批后公告。与此同时还公布了公示意见答复:苏州中南中心超高层楼宇项目已按国家相关部门要求降低建筑高度,现高度为499.15米。该项目方案前期已经通过规划、建筑、抗震、交通、消防等专家评审。

随即,“苏州发布”也发布消息称,该项目预计下半年开工,根据中南集团建设计划工期为5年半,建成后将成为华东区域标志性超高层之一,也将成为苏州第一高楼。

6月28日,苏州中南中心开工仪式举行。

图片

苏州中南中心开工典礼

2

能否成功建成

是“苏州第一高楼”争议焦点

这次“官宣”后,苏州中南中心能否一鼓作气落成呢?有一些人对苏州中南中心的未来并不看好,他们认为:

一:5年多的“停摆”让不少人心有余悸

2015年4月4日,在最后一根桩基完工后,苏州中南中心项目停工,至今已有5年多。对于项目停工,小道消息不断。官方消息就只有一条:2019年10月16日,江苏中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对拟进行股权转让所涉及的苏州中南中心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项目资产评估报告(简称《评估报告》),报告中提到,苏州中南中心于2014年3月开工建设,后期由于政府城市整体规划等原因,造成项目停滞,无法正常开工建设。

长达5年多的“停摆”,在此期间,投建方也未具体、详细解释停工原因,以至于外界传言纷纷,这让不少苏州人心有余悸,生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二:“东方之门”的建设沿革历历在目

说起苏州的地标,很多人会提起东方之门。据了解,东方之门于2003年开始招标,2008年开工建设,2015年8月最终封顶,前前后后经过了12年。一些市民提出自己的疑问:“跟东方之门相比,苏州中南中心更高、更难、不确定性更多,不到亮灯那一刻,我们都不敢随意猜测。”

图片

东方之门

不过业内人士分析,此次苏州中南中心成功建成的可能性很大,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近年来,中南集团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且有在建超高层项目

图片

中南集团

第一高楼能否成功落成,与投建方的综合实力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中南集团2018年年报中提到,公司盈利能力明显改善,2018年公司房地产业务销售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加,地产业务营业收入增长,公司偿债能力强,实际经营风险低。

中南集团2019年年报中提到,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上升,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改善,保持了良好的经营性现金流状况,公司的负债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负债规模小,偿债能力强,实际经营风险低。

议事员在中南集团的官方门户网站上查找到,中南集团现有在建大型高层项目——杭州望朝中心,望朝中心项目地处杭州钱江世纪城核心地带,是钱江世纪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地下4层,裙楼地上10层,主楼地上57层,建筑总高度280米。议事员致电望朝中心官方售楼处,咨询了相关人员望朝中心的进展情况,该人员表示望朝中心预计2021年主体建成。

二:729米调至499米,难度系数降低

众所周知,建筑高度越高难度系数越大。有业内人士分析,苏州中南中心之前的停工可能就是因为难度系数大。此次苏州中南中心项目从729米调至499米,降低了建造难度系数,各项风险系数也降低了很多。敢于挑战这样的顶格高度,应该是有底气、有信心的。

三:最强合伙人

据悉,苏州中南中心的建筑方案由Gensler公司设计,另邀请了国际知名的Thornton Tomasetti、WSP、ALT、BPI、RWDI等公司,分别进行了结构、机电、幕墙、灯光、风洞等相关设计;同时邀请了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璞间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国内顶级的设计公司作为方案实施单位进行深化设计。这么多顶级搭档,不论是实力还是经验的积累,都是该项目成功建成的加分项。

四:中国地表最强地级市实力加持

苏州正按照省委关于“苏州完全可以按照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进行自主规划”的要求,以我为主加快提升城市能级。从宋代《平江图》细描精摹的河街相邻,到国土空间规划(2035)勾勒的大城蓝图,苏州正迈过“运河时代”“太湖时代”,全面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江大海”时代。

2019年10月,在苏州研究城市规划工作专题会议上,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作重要讲话,他强调:“全面做好新时代苏州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协力擘画独具魅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美好蓝图。”

图片

苏州中南中心效果图

说起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志,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摩天大楼,超高层建筑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城市建设水平及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当前,苏州工业园区正向世界一流城市看齐,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建设与管理水平,打造苏州现代国际大都市的先行示范区,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超高层建筑的高度不断刷新,也见证着地表最强地级市——苏州的奋斗征程。

在这样大背景下,苏州中南中心再出发,恰逢其时。

最后,我们来细数一下苏州第一高楼史的变迁。

1、北寺塔

建成时间: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1年)

高度:76米

北寺塔(又称报恩寺塔),是苏州最古老的一座佛寺,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为中国著名的江南古刹之一。八角九层,砖身木檐,被誉为“江南第一塔”。

北寺塔最初为三国时期孙权为报母恩所建,两宋时期经过两次重建,此后一直是苏州古城的地标和第一高度。

2、雅都大酒店

建成时间:1992年

高度:94.6米

1992年落成并开业的雅都大酒店,成功刷新了苏州高度。乘坐专用观光梯可到达29楼旋转餐厅,喝咖啡、看夜景,一度成为年轻人时尚的汇聚地。雅都大酒店的出现,也第一次让人们感受到苏州正向着繁华的大都市方向发展。

3、东吴塔

建成时间:1993年

高度:168米

东吴塔,全称东吴电视塔。1992年秋,东吴塔工程开始动工,整个电视塔设计采用钢结构,用钢量将近720吨,历时一年,1993年秋,赶在金秋经贸洽谈会之前,完成建造和功能配置。这样的庞然大物,在当时的县级市中是很少见的。

4、苏州新地中心

建成时间:2005年

高度:232米

新地中心为双子塔型建筑,是苏州第一个综合办公、商务、休闲于一体、具备城市配套功能的大型综合项目。其主楼为54层的超高层建筑,高232米,这是苏州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摩天大楼,也是当时的江苏第一高楼。

5、环球188

建成时间:2009年

高度:285米

2009年,环球188大厦封顶,西塔结构高度约188米,东塔结构高度约285米。这让苏州的城市高度成功的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值。这个有着两根“天线”的建筑,是集办公、购物、娱乐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综合楼,建筑充分考虑城市文脉和人流动向,成为了苏州市精致的新地标。

6、东方之门

建成时间:2015年

高度:301.8米

东方之门层高69层、高度301.8米,外形为门,是苏州的超高建筑中的“网红”。这座极具标志性意义的建筑现在矗立于苏州金鸡湖西岸,俯瞰整个金鸡湖景区。远观东方之门,它犹如一位巨人般伫立于这一片广阔的湖景之上。如今它已是当之无愧的园区地标级建筑之一。

7、苏州国际金融中心

建成时间:2018年

高度:450米

苏州国金中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湖东CBD商圈核心区域,包含一座92层、高达450米的高楼。傲然屹立在金鸡湖畔,站在主楼92层设立观光平台,可俯瞰苏州城全貌。

随着中南中心的开工建设,苏州工业园区乃至苏州的城市天际线将更加完美,苏州现代国际大都市的魅力将更加彰显!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