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从青藏高原一路向东,弯弯绕绕,浪卷涛涌。在汇入大海前流经最后一个驿站——南通。在这里,长江再次拐了个急弯,携带的泥沙昼夜冲积,经年累月形成了南通段的第一个沙洲,这就是长青沙。
长青沙面积23.5平方公里,它本是长江中众多江岛中普通的一座,但因地处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如皋,神奇的“长寿密码”,给这座江中小岛又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这几年,长青沙所在的如皋市长江镇对岛上生态进行大范围、大力度整治修复,拆除非法码头,腾退长江岸线,复绿植绿;对岛上的生产生活污水集中收纳、排入管网,斩断污染源头。如今,长青沙被茂密的森林覆盖,天蓝水清地绿的宜人景色四季可见,不仅让岛上的近万居民分享生态红利,还吸引来国内外游客登岛休闲度假,成为长寿之乡的一块养生福地、长绿宝土。
卫星图
拆除31座非法码头换来秀美风光
初夏的阳光倾泻在长青沙北侧的夹江水道上,长江水平缓流过,泛起的粼粼波光和树荫间投射进的斑驳光影相映成趣。
从沿江公路一处道口驶向江堤路,沿着这条夹江水道行驶,目之所及,看不完的绿色风景让人赏心悦目。长江两岸绿茵铺展,树木在夏日的阳光沐浴下吐露新绿,意杨、水杉、红叶石楠等成排成行、高低错落,时而有一群群白鹭从林间飞过;重新修整的江堤路铺上了沥青,跟着长江的脚步一直伸向远方;江面上,清凌凌的江水微波荡漾,氤氲的湿气在空中弥漫开来,让人忍不住多呼吸几口清新的味道。
长青沙,成为镶嵌在长江中的一块水绿宝土
天蓝水清地绿,让岛上不少上了岁数的居民,仿佛又触摸到了儿时的记忆。但就在两年多前,眼前还并非这般乡愁模样。
沿着眼前的江堤路,长江镇党委副书记刘金城一边走一边讲述,“之前,这条夹江停靠的都是各种砂石运输船,岸边密集地排列着各类非法小码头,吊机林立,岸上堆满的是从外地来这里中转的各种砂石料,场面混杂,不仅带来了视觉污染,也对长江生态造成了伤害。”
走进长青沙,宛若置身仙境
据了解,由于历史原因和生产需要,长青沙北侧的这条夹江水道上,经过多年的累积,陆续布满了大小码头,长江岸线逐步被侵占,高耸的吊机让长江的天际线变得凌乱不堪。各种堆场和乱搭乱建的厂棚随处可见;长期的砂石转运、抛洒,让长青沙的天空经常呈现灰蒙蒙的景象,而运送砂石的大型货车,早已将江堤路碾压的凸凹不平、破损严重。在拆除前,这里的非法码头多达31个。
从2017年4月开始,当地下决心清除掉这一片侵蚀长江肌体的“生态伤疤”,拆除码头、关停吊机、拆解船只……经过一年时间的集中攻坚,31座非法码头以及附属堆场、房屋等被全部清除完毕。
被清理出的长江两岸,立即种上大量的花草树木,复绿长度达6公里,生态补偿面积1900多亩;被破坏的江堤路被重新修整,铺上黑色沥青路面。
如今,两年过去了,曾经凌乱的长江天际线,如今变成生态宜人的风景线,长江水质也常年保持在二类。“这样的风光,已经吸引了国内知名文旅企业前来考察,准备在长江镇打造文旅新城。” 刘金城说。
守护长江水:船上污水免费收集处理
在长青沙南部,有一座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成为长江上航行船舶的“绿色之家”。这座由两条趸船首尾相连组成的服务区,既为过往船舶提供周到服务,更守护着长江的一泓清水。
服务区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接收江面上船舶所产生的生活污水。走进这里,你会发现,张贴在护栏上的宣传语“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好长江生态环境”,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具体行动。
岛上植被茂密、树木参天,图为水杉大道
6月11下午,“豫泓洋13718”散货船正靠泊在服务区,一根长长的水管从船上引下,连接服务区内的接收装置,水管正将船上产生的污水排进收纳容器内,统一搜集上岸进行无害化处置。
船老大说,以前在长江上航行的船舶,生活污水都是直排长江,“原来在江上跑船的,就是喂长江鱼的,生活垃圾、污水直接倒进江里”,他打趣道,而如今有了这样的水上服务区,污水集中搜集,不用再给长江带给生态负担了。
长青沙金岛生态园内的银杏林,在秋天里满目金黄
据了解,长青沙南侧是长江主航道,每年驶经这里的船舶多达七八十万艘,在长青沙临时停靠的也有十五六万艘之多。为了让守护长江水质,长江镇在海事部门支持下,在长青沙上设置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从源头上治理船舶生活污水、垃圾违规排放等污染长江的问题,并实现到港内河船舶生活污水、垃圾全接收、零排放,航行船舶排放全达标,且实行免费接收处置。
负责服务区建设运营的如皋富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宁介绍说,服务区还准备在今年增设一条110米长的趸船,上面将配套生活超市、快递站、小餐饮等功能,完善生活服务,并配备供船民使用的免费通勤船,真正将服务区变成过往船舶的水上绿色之家。
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日夜守护长江生态
水上的污染源得到控制,岸上的污染也在加大治理。为了避免岸上的工业污水偷拍长江,污染水质,最近几年,长江镇投入数亿元完善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建设污水“调节池”,每家污水排放企业占一格,工业废水经企业预处理后进入污水管网,先引入污水处理厂的“调节池”,达到一定标准后方可进入污水厂集中处理,即使出现环境问题也可以很快倒查找出源头。
小河里的水又能洗菜搓衣了
守着一座天然的“森林养吧”,享受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长青沙上的居民更懂绿色生活的宝贵。
沿着层层绿色簇拥下的长青沙环岛西路,走进知青社区,居民楼前后栽种数不清的花草树木。社区党总支书记黄春轩说,小区内集中居住着大约3000名居民,守着这座岛,每个人都像爱护自己的家庭成员一样守护着每一棵树木。“哪里有空地绿化没补上,哪家破坏了绿化,老百姓马上就打来电话举报。” 黄春轩说,过去岛上的条件艰苦,生活求温饱,现在日子好了,生活追求健康,长青沙岛上的生态好、环境好,老百姓都不愿意搬走了!“所以,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百姓都非常支持!”
长寿园,蕴藏着如皋长寿之乡的“生命密码”
驱车沿着岛上20多公里长的环岛公路行驶,在蓝天白云映衬下,长青沙的每一寸绿色、每一块湿地,都饱满而富有活力;等待插秧的稻田里,水面清可鉴人,这里的数千亩耕地,盛产的稻米成为远近闻名的健康食品。
长江水奔涌而下,神奇造化中,在长青沙上勾勒出纵横交错的乡间河道。如今,经过持续不断地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绿色补偿,河道重现鱼翔浅底、碧波荡漾。
顺着看不完的乡间美景,随意走进一户人家,都是世外桃源般的诗意栖居。74岁的村民田旭东老两口住在30多年前盖的楼房里,至今不愿随子女进城生活。房子里里外外被打扫的干干净净。老田家的楼房前,种着上百株桂花树、香橼树,即便是夏天,也能在庭院中感受到丝丝清凉。空地上,黄瓜、茄子等蔬菜已硕果累累;屋后的河道里,龙虾、蟛蜞等自在畅游,一片片菱角在水中生长,“几年前,河里的水都是黑的,到了夏天臭烘烘,鱼虾绝迹了,菱角也消失了。”老田说,这几年,随着岛上生态环境的大大改善,水质又变清了,岛上的居民又重新在河里洗菜、洗衣服了,夜晚,还能看到满天星辰,能听到青蛙鸣叫。“我们这里的生活,丝毫不比城里差!”老田自豪地说。
四季常绿,让长青沙正收获“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生态财富。长江药用植物园、金岛生态园、如意生态园等一个个乡村旅游景点,纷纷打出“长寿牌”“生态牌”,吸引着八方来客休闲度假、体验纯天然的绿色生活。
离长青沙不远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如长虹卧波、飞架南北,这座连接苏南和上海的超级工程,已经正式通车。“大桥离长青沙只有10分钟路程,到时将有更多的远方来客踏足这片长绿宝地,长青沙的生态价值将会进一步提升。”长江镇党委副书记刘金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