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神2》十二“神兽”六只在扬州 九牛二虎一鸡受关注
来源:扬州日报
2020-07-12 22:34

邵伯运河生态公园内的  瓜洲铁牛。

“九牛二虎之力”,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那你知道“九牛二虎一鸡”是什么吗?近日,网剧《河神2》正在热播,也带火了“九牛二虎一鸡”这六个字。记者昨天了解到,“九牛二虎一鸡”的传说与淮扬运河有关,九牛、二虎、一鸡是运河边镇水的十二只“神兽”,其中有六只“神兽”在扬州境内。在邵伯运河文化公园内,坐落着以这十二只镇水“神兽”为原型按比例放大的雕像,向大家展示着古代运河的镇水文化。

十二“神兽”的故事与运河有关

其中6只在扬州

“这十二只‘神兽’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邵伯大铁牛,就是其中之一。”邵伯镇宣传科副科长丁云峰对”九牛二虎一鸡“的传说了如指掌。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淮河大水,当时,运河为淮河向长江的泄洪通道,“那时候的堤坝不像现在又高又大,比较狭窄,也不太牢固,当淮河的水冲过来的时候,造成了运河大堤多处决堤,邵伯镇也有决口。”

水患严重,当时的河道总督一边组织人力、物力堵塞决口,一边上报朝廷,请求铸造镇水“神兽”。康熙四十年(1701),漕河总督张鹏翮将铁铸、石雕的“九牛二虎一鸡”安放于淮河至长江的运河水势要冲处,以祈镇水安澜,同时作水位测定标识。

为何选用这三种动物呢?“当时,水官认为以水牛这种农耕动物来镇水比较妥当。虎的形象取自趴蝮,传说是龙王九子之一,这两只虎可以监督牛不许偷懒。但水官担心虎也有打盹的时候,于是就又用最守时的鸡来提醒。这样,老虎打不了盹,牛也偷不了懒了。”丁云峰介绍,“十二”这个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十分特别的意义,所以,当时就使用了九牛加二虎再加一鸡的组合方式镇水。

十二只镇水“神兽”制作好后,被安放在运河沿线水势要冲处。其中,扬州境内有一只鸡、两只虎和三头牛,鸡位于邵伯镇北,雕刻于嵇家闸闸壁上;两只石虎位于广陵湾头镇的壁虎坝;高邮、邵伯与瓜洲,则分别有一只铁牛。

存世铁牛尚有7头

邵伯按比例复原十二“神兽”讲述运河文化

如今,雄鸡因为水工建设已经灭失;两只虎也有破损;瓜洲铁牛坍入江中;邵伯铁牛被安放在斗野亭内,成为邵伯的标志物之一;高邮的铁牛,仍见证着运河的变迁。

“现在存世的铁牛还有7头。”丁云峰介绍,此前,为打造邵伯运河生态公园,在铁牛湾景点处,按1:1.5的比例对十二只镇水“神兽”进行了复原。现在游客进入运河生态公园南端,就可以看到“神兽”们错落有致地被安放在此。“还原雄鸡时,我们将其制作成了雕像,便于展示。对于已经灭失的铁牛,我们以与其距离最近的铁牛为原形进行还原,比如瓜洲的那头铁牛,就是以邵伯铁牛为原形制作的。”丁云峰告诉记者,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九牛之间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两只虎的形态也不相同,每只“神兽”旁,都配有相应的简介牌。

“这其实是对运河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方便游客更多、更好地了解运河。”丁云峰认为,热播的网剧大量采用了这一运河元素,也必将会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了解运河文化。

“九牛二虎一鸡”名片

■邵伯镇北嵇家闸雄鸡

据史载,原雄鸡位于邵伯镇北的嵇家闸闸壁上,石雕。古人认为水灾为水妖作祟造成,雄鸡有驱妖逐怪之能,故雕刻雄鸡镇之。因水工建设,现已灭失。

■广陵湾头壁虎

原虎现置于广陵区湾头镇的壁虎坝,两端各一只,石雕,形似壁虎,实为龙之九子之一的蚣蝮、趴蝮,因性喜水,古人用以镇水。现已破损。

■涟水茆良口铁牛

据史载,原牛置于淮安涟水县城东门外的茆良口,同为清康熙四十年(1701)铸。今已灭失。

■高邮马棚湾铁牛

原牛现置于高邮市马棚湾运堤旁,清康熙四十年(1701)铸,肩胛依稀可见铭文,但角损腹洞。

■邗江瓜洲铁牛

原牛置于邗江瓜洲古镇的小南门,清康熙四十年(1701)铸。据《瓜洲续志》记载,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由邵伯移至瓜洲镇小南门,乾隆五十七年(1792)牛与小南门一同坍入江中。

■江都邵伯铁牛

原牛现置于江都区邵伯镇斗野园内,清康熙四十年(1701)铸。肩胛处铭文为清户部尚书、邵伯人董恂于咸丰二年(1852)补撰,现仅见微弱印迹。

■洪泽高良涧铁牛

原牛现置于淮安市洪泽区高良涧节制闸旁,共两牛,清康熙四十年(1701)铸。肩胛处有铭文:“维金克木蛟龙藏,维土制水龟蛇祥,铸犀作镇奠淮扬,永除错垫报吾皇。康熙辛巳年午日铸。”

■淮阴赵集高堰铁牛

原牛现置于淮阴区赵集镇高堰的淮沭河边,清康熙四十年(1701)铸,肩胛处有铭文,文字与高良涧铁牛相同。现双角残缺,脊腹有洞。

■淮安三河闸铁牛

原牛现置于淮安市洪泽区三河闸水利风景区内,共两头,清康熙四十年(1701)铸,肩胛处有铭文,文字与高良涧铁牛相同。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