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西涧”商业水街。
对宜兴市湖㳇镇党委书记张敏的专访刚刚开始,我们想让这位刚刚履任的“一把手”说说他眼里的湖㳇。
张敏笑了,他说:先给你们讲个故事吧。故事是关于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和900多年前,他眼里的湖㳇。
买田阳羡,是什么吸引了东坡?
张敏口中的这位历史人物,正是苏东坡。被后世文人封神膜拜的他一生颠沛,竹杖芒鞋行过了半个中国。其中,四访阳羡即今日宜兴,留下一段佳话。
“湖㳇的单锡和苏东坡是同科进士、莫逆之交。后者每次来宜兴都住在单家,由老同学陪同遍游山水,非常惬意。”张敏透过镇政府会议室的窗户向外一指,“当年单锡所居住的单家巷就在旁边,至今还叫这个名字。”
记者不由得探头去看,窗外的景色早不复当时模样,但无碍我们去遐想,900多年前苏氏、单氏两对兄弟正是从这里出发,偕游张公洞,一路诗文相和、笑声朗朗。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随物外游。
一叶扁舟、迎风踏歌,东坡被阳羡深深迷醉,生出买田终老的念头,并留下这句流传千古的感叹。即便当年当日,有厌倦朝中党争、心念单氏友情等因素的加持,却已足见一代文神对这片土地的倾心。
宜居小镇湖㳇。
㳇,水之父、水之源。湖㳇的名字里藏着太湖的水源,汩汩千年;又身处天目山的余脉,群峦相拥。仅仅是山水,对东坡的才情、气质就有天然的呼应和吸引。更何况,这里还不止有山水而已。
“靠山吃山,湖㳇自古就是一个山货贸易的集聚区。”张敏告诉我们,湖㳇的地理位置与浙江、安徽搭界,是门户也是枢纽,人员往来频繁。加上地处山区,周边山货、农产丰富。久而久之在湖㳇自然形成了一个自由贸易的集市,又反过来刺激人流、物流的进一步繁荣。
可以想见,当年苏东坡眼中的湖㳇,除了有江南水韵和秀美山色,这山水中的人们又何尝不是另一番景致?山居乡舍、炊烟袅袅;货担骡车,人潮攘攘;还有那吆喝、招呼和闲叙时的吴侬软语……一切的一切,都让东坡想到了前人笔下的桃花源,心向往之。
让人留下,是发展旅游的终极目标
东坡如愿买了田,却因朝廷一声召唤飘然而去。他没能在阳羡终老,只在这里留下绵延近千年的一个念想、一段记忆。
康养小镇。
带着这个念想,湖㳇从历史走到了今天。期间它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以建材、采矿加工等产业为主,上世纪80年代至新世纪初以旅游业、传统制造业双轮驱动镇域经济,2005年后主要发展生态旅游、先进制造业发展等几个阶段。“2018年,湖㳇拿到了国字头招牌,自此进入新的发展周期”。
张敏说的国字头招牌,是指国家级的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度假区核心在湖㳇,拓展在张渚。”在采访中,张敏提起自己刚到湖㳇时间不长,很多思路和想法还未见成熟。而事实上,他还兼有另外两个身份——张渚镇党委书记、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尤其是后者,这个职务肩负整个度假区的定位、设计与操盘,责任重大。“这决定了我日常工作的两个维度:空间和时间。”
空间上,张敏要跳出单个镇域的视角,考量度假区的整体发展;时间上,他要在这片土地前世、今生的每一点记忆中,找寻关于未来的答案。
不止一次地,张敏想到了东坡留下的那个念想。
“东坡的故事,因为他四游阳羡、入住单家巷、同游张公洞这些细节而生动。但真正动人的,恰恰是他要留下终老的一个计划和想法,虽未实现却成就了隽永。”这个感悟,让张敏对湖㳇,或者说整个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未来有了坚定的想法。“让人留下来,是发展旅游的终极目标。如果能‘买田阳羡’,那就更好了。”
在张敏进一步的描述中,湖㳇未来的定位将是——生态康养的天堂、旅游度假的乐园。“我们要打造一个以康养和度假为主要特征的旅游区,游客不是以观光为主,而是安心舒心地住下来。让湖㳇成为整个长三角区域内,青年人休闲度假,老年人养老养生的最佳目的地。”
全域旅游,打造全景呈现的山水画卷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我眼里的湖㳇是什么样子。”张敏说回了采访刚开始时那个问题。“在我看来,湖㳇旅游的本质和标签,不是溶洞、不是竹海、也不是我们一直强调的深氧,而是一幅山水画卷,既有独特的风景,更有独特的气质,连绵不绝。”
省政府研究室、省发改委、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相关领导专家走进湖㳇调研。
7月1日,宜兴率先成为江苏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而将整个湖㳇绘成一幅山水画卷且内外兼修,就是张敏所理解的全域旅游。“当然它有很多硬性的要求,例如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布局等,但这些指标背后的核心理念,是各项旅游要素的升级与融合。湖㳇的这幅山水画卷,必须也只能通过全域旅游的理念和视角来打造和呈现。”
令张敏欣慰的是,湖㳇已具备了相当的全域旅游先天要素。例如生态资源富集,数十万亩计的连片竹林和茶园,近百座隐于江南丘陵间的大小水库,当然还有常年每立方厘米高于3万个的负氧离子含量;这里地处长三角核心中心地块,距离上海、南京、杭州三大都市圈都是在一个小时车程范围内,且经济发达,人民富裕安康;湖㳇历史上就是文人聚集的地方,诞生了许多古今文化名人,流传着包括“东坡买田”在内的人文佳话。“这些都将成为湖㳇打造全域旅游的基础支撑。”
筑巢引凤凤自来。2017年,投资80亿元人民币的“雅达·阳羡溪山”项目落户湖㳇,听名字这个巨无霸式的康养旅游项目就注定将与今日的湖㳇交织历史、辉映诗意。“项目定位以健康养生养老为主题的泛旅游生活小镇,也是整个宜南山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将有利于完善湖㳇和整个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旅游配套,提升旅游体验。”张敏告诉记者,目前项目一期东坡阁、接待中心、小镇食堂、滨湖公园、雅达书院已投用,二期以养生养老为主的颐养社区等也即将落成。“这还仅仅是湖㳇全域旅游计划启动的项目之一,两年内包括张渚镇在内的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将有总规模300多亿元人民币的大小项目相继投产或落成,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计算每平方公里的旅游项目投入,这里绝对是长三角之最。”
乡村振兴,扮靓现代康居的人间天堂
近年来,乡村振兴无疑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关键词之一。以媒体的视角,湖㳇作为江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佼佼者,一直也是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实践的样本乡镇。“无论是湖㳇的未来发展,还是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整体打造,都离不开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决贯彻和推进。我们要在这片全域旅游花开处处的土地上,用乡村振兴的内涵和愿景,扮靓一个现代康居的人间天堂。”
在张敏的认知中,如果说全域旅游是修外功,那乡村振兴就是练内功,其核心和目标在于极大提升本地百姓精神的幸福感、生活的获得感、对家乡的归属感以及对家乡发展的参与感。“换句话说,湖㳇是一张山水画卷,通过全域旅游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游客作为观赏者,成为画中人;通过乡村振兴我们希望湖㳇百姓能一起作画、携手入画。”
其实在履任湖㳇之前,张敏已经在他主政的张渚实践自己对于乡村振兴的思考。“除了产业发展外,从乡村面貌改变、调动百姓对乡村振兴的参与度上,当时我们有两个做法全省率先。”
首先是打造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带。“我们一般所说的美丽乡村,大多是以自然村落为单位。”在张敏看来,以点为单位的乡村建设,往往容易隔断乡村之间的肌理与联系,而只有从“带”的角度加以考量,把农村的水系、山林的改造等纳入整体规划设计,才是美丽乡村的应有之意。而这种美丽将少见人为制造的痕迹,它是激发、引导和还原出来的原生态之美。“这需要从所有的基础设施入手,需要研究水系、农村道路的肌理,山体林相的连绵错落、村落之间生活生产的联系,视觉效果的统一等等。”
其次是对百姓民居进行“秀美庭院”的评比,“张渚这四年已经有100多家农居获评五星,三四星两三百家。”张敏说,刚开始百姓还是需要靠奖金刺激,可很快就变成了自发行为,争着想办法扮靓自家的庭院,后来甚至连屋前屋后的公共区域,也变成了居民们展现创意和审美的舞台。“许多人投入的成本已经远远超过了可能得到的奖金。”通过连续几年的评比活动,不仅仅是解决老百姓房屋内部生活设施的提升,还带动了整个村落环境的提升。“百姓通过自己发自内心的融入,从根本上实现了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采访进行到这里,张敏又笑了。
“你们发现没有,湖㳇当年吸引东坡先生的,其实也正是我们今天正在做的事。”张敏的笑容里满是憧憬,“当年的湖光山色,将在全域旅游的整体设计下不断得到产业、设施、项目、服务的优化升级;当年的山中集市和村居图景,将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幻化作连片的美丽乡村、秀美农院,原住民在这样的现代乡村画卷中勤劳热情、幸福生活,游客在一座座民宿旅舍或康养公寓内乐而忘忧、流连忘返……”
如果买田阳羡是东坡一场未圆的梦,那这个属于湖㳇、属于今日阳羡的梦,却似乎就在眼前了。此时此刻,我们突然明白了张敏在采访开始时,讲述那个故事的意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磊 季娜娜
校对:李海慧
编辑 : 郭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