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南京老味道,走进老城区的任一条小巷子,总能遇上几家。不过,如果你没有跨过长江,到浦口码头附近喝一碗柴火馄饨、吃一碗家常面,那你对南京美食的了解就不算全面。从中山码头乘轮渡到浦口码头,在江北新区泰山街道新马路上,不起眼小门面里藏着最正宗的南京美味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丽媛
柴火馄饨
柴火馄饨这里最“野生”
每个在南京长大的人,记忆里都有一碗柴火馄饨,这碗馄饨混着跳动的火苗和缭绕的柴火烟气,吃的是怀旧的味道。大喜馄饨就是这样一家店。
柴火灶
大喜馄饨不远处就是浦口码头。码头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乘轮渡过江已经是一种情怀;大喜馄饨开了30多年,老柴火灶,被柴火熏黑的门面,挤挤挨挨的几张桌子,标准的“苍蝇馆”是另一种情怀。记者探访时是个暴雨天,本以为会食客稀少,没想到上午11:00,店里已经坐满了人。包馄饨的阿姨坐在店门口,手里馄饨皮翻飞,每小时能包五六十碗。小碗馄饨7元,皮薄透亮,馅料饱满,再加一勺荤油熬的辣油,让人味蕾大开。
大喜馄饨已经开了三十多年,在网络上的“野生”榜单里,位列南京柴火馄饨第一名。这个排名未必能得到所有人认同,但是大喜馄饨每天从早上6:00到晚上6:00营业,日日排队,可见粉丝们对它的认可。从小住在新街口一带的纪小姐说,小时候妈妈带她乘轮渡,下了船吃了一碗大喜馄饨,可能是出游的快乐使然,她觉得那碗馄饨比家门口的任何一家都好吃,从此江北在她脑海里刻下“美食”两个字。
外酥里嫩的“英俊”童子鸡
大喜馄饨旁边,英俊童子鸡也是家网红店。“四个鸡腿,辣椒要。”简短的几个字,是老顾客的暗号。午餐时间,不少人来买炸鸡腿当加餐,老板亲自掌厨,现炸的鸡腿从油锅里捞出来,外皮金黄酥脆,内里鸡肉鲜嫩,有老顾客提醒新顾客,一定要现买现吃,“捂”一阵就不是最佳口感了。
刚出锅的童子鸡
曾经有网友调侃,英俊童子鸡火爆是因为老板很英俊。英俊童子鸡开了五年,和老板郑文超的小儿子同名同岁。郑文超介绍,上个世纪,叔伯们在天津学习了童子鸡的方子,回到南京大厂开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五年前,他到泰山新马路上“开疆扩土”,刚好小儿子要出生,就用小儿子的名字给店命名。
郑文超告诉记者,他的童子鸡在佐料上更加多样化,但做法还是遵照老方子,腌制入味、煮、炸一套绝不含糊。英俊童子鸡整鸡35元一只,每天备货的数量都比较“保守”,下午三点之后通常就买不到了,常常有老顾客要他增加备货,可是郑文超有自己的坚持,他说,卖不完冷冻的话鸡肉的口味就会改变,会根据节假日适当增加进货量,但是整鸡绝不卖冷冻的。
一碗面留住了老街坊
再往前走五六百米,是“瞧这间面馆”,这家夫妻店在新马路开了十二三年,店面平平无奇,皮肚面也是南京最家常的味道。但是,老街坊的认可证明这碗面可以代表老浦口味道。
中午11:30,店里客人慢慢多起来,10元一份的皮肚面、香肠面,22元全福面,32元的八仙过海面,面馆有近三十种面,既有平价的,也有“豪华”的,还可以另加鸡蛋、雪菜等等。店里油渣是一绝,但是想吃到要碰运气,有偏爱这一口的老顾客专门选好时间,等待油渣出锅,吃一口最热乎酥脆的“脂肪炸脂肪”。
老板娘告诉记者,店里一天能卖三百碗面,流水三四千左右,受欢迎的诀窍就是“家常”,从开店起就是按照自己家做面的味道去做的,符合大众口味。小店更有人情味,面多一点还是少一点,做得烂一点还是劲道一点,都可以提要求。客人来得多了,老板娘记得习惯,不用打招呼就知道他要吃什。“做的就是回头客生意嘛”。
校对 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