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面人 吹糖人 这位老人地铁摆摊亮绝活儿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8-06 13:46

扬子晚报网8月6日讯(实习生 徐佳怡 记者 董婉愉)在南京地铁一号线胜太路站2号口,有一位会做各种手工艺品的老人,捏面人、吹糖人、草编、棕编等,这些活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吸引很多经过的乘客,很多孩子还慕名而来。昨天傍晚,记者来到这里和老人聊了起来。

下午5:00,一位慈祥的老人带着一个小木箱,慢悠悠地走到通道出入口旁,变戏法般将制作工具和成品从“百宝箱”中拿出来并一一摆放出来。捏面人、草编、棕编、彩带编……玲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很多路过的人因此驻足。满头白发的他看到有人关注还会热情地介绍,甚至兴致盎然地亲手示范教学编草“蚂蚱”。

手艺老人甄大墩的草编棕编作品

甄大墩做的手工艺品

手艺老人甄大墩和他的非遗手艺摊

甄大墩在捏面人

面人

“这些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也懂得紧跟时代脚步。”老人家叫甄大墩,今年68岁,是河北石家庄人,随定居南京的儿子已来十年。40年前,他偶然在老家庙会上与手艺传人学了些绝活,一直喜爱。如今退休有时间了,就把爱好捡起来。捏面人、做草编、吹糖人、做糖画,他样样精通,工艺品的造型也十分多样,白雪公主、美人鱼、孙悟空、12生肖、恐龙、竹蜻蜓等等,不仅保留传统经典元素,还增添了很多现在的小朋友和年轻人喜欢的迪士尼人物造型。

记者了解到,老人严格遵循着工匠精神,对自己手中的每件作品严格要求:捏面人的面,时间放久了容易裂开,他就会加入食用油和防腐剂,揉成面团再蒸熟;做一个棕编需要4个半天——先要将棕榈树叶煮熟晾干,再而把叶子修剪成整齐的形状进行编制。

除了编传统的12生肖造型,甄大墩还经常看电视上的动物世界和孙女的绘图画本,以此“解锁”更多新的动物造型。老人兴趣十分广泛,从小跟姐姐学做手工,小时候在老家农村用麦秸杆编的帽子,拿去供销社卖得十分畅销;成年后去天津当了几年炮兵,负责给连队写黑板报和墙上标语,那时起喜欢上书法,直到现在还坚持练字,小木箱上的工整的宣传字体就是他写的。除了编制工艺品,他擅长木工,摆面人的木箱也是自己做的。说到传承非遗文化,甄大墩说,现在有时间了,非常愿意带徒弟,不想让这些古老精致的工艺品制作工艺失传。“希望年轻人能够耐下性子,将我们中华古老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老人家还透露,自己已多次被邀请去幼儿园宣传讲解捏面人、草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