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温比亚”除名,台风新名出炉!网友:头一次见北京话的台风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8-17 20:20

8月17日,由泰国和马来西亚提交的2个新台风名字“山陀儿”和“普拉桑”正式对外发布。它们将代替在ESCAP/WMO台风委员会第51次届会上宣布除名的台风“山竹”和“温比亚”,开启未知的台风之行。网友说:“山陀儿”,头一次见北京话的台风。

图片

A  台风为何被除名?

两个新名字都代表水果,听起来倒是挺“好吃”的。

图片

山陀儿(Krathon)代替“山竹”,但却形似大个儿山竹。来源:网络

图片

普拉桑(Pulasan)也叫山荔枝。来源:网络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正式采用具有亚洲特色的名字,是从2000年开始。这些台风名字是由14个成员国和地区(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越南)提供的,目前共有140个名字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使用。

台风委员会规定,如果一个台风对某个或某几个地区的民众生命和财产造成的严重损失,则在来年台风委员会年度届会上,将由成员给出除名议题,并与其他成员国或地区商讨是否将该台风除名。

图片

2000年以来被除名台风及替换名称表。  来源:中央气象台

让我们回顾一下两个被除名的台风有多“凶残”。

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山竹”(泰语:มังคุด)一名由泰国提供,是一种水果。

图片

风云四号A星“山竹”云图

2018年9月7日20时,“山竹”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山竹”以“超强台风”的级别于当地时间2018年9月15日1时40分从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的巴高地区登陆,带来了暴雨和时速高达330公里的强风,并引发了高6米的巨浪。500万居民受到影响,超过10万人被疏散至临时避难中心。

2018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温比亚”(英语:Rumbia)一名由马来西亚提供,意义为一种盛产西米的温比亚树。

“温比亚”于2018年8月15日14时在东海东南部海面,于17日凌晨4时5分在上海浦东新区南部沿海登陆。它的登陆使上海成为首个一个月内有3个台风登陆的城市。

在“温比亚”影响过程中,浙江北部、上海、江苏、安徽、河南、山东、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遭受大雨到特大暴雨侵袭。“温比亚”是2018年度登陆华东地区台风中的“雨量之王”。登陆后的“温比亚”与西风带系统结合,在陆地停留时间达3天之久,给途经各省市带来了强降雨天气,江苏、安徽、山东、辽宁、河南等多地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B  除名台风都是因为罪孽深重?

然而,并不是所有被除名的台风都背负着“罪大恶极”,个别的除名原因甚至有点“冤”。

据@中央气象台,比如1301号台风“清松”(Sonamu),被除名缘于其发音近似海啸(Tsunami),这造成了部分马来西亚沿海居民的恐慌,所以在2014年第46次台风委员会届会上决定将它退役。

另外,两姐妹台风“欣欣”(0301号)和“婷婷”(0408号),其被除名的原因是:没有地方代表性!后来,代替两姐妹上岗的台风名分别是“白海豚”和“狮子山”。

C   各家台风命名特色大不同

1  最体现台风特质:菲律宾

菲律宾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菲律宾提交的名字多具有一些台风的特质。比如“马力斯”意为快速,“卢碧”意为残酷,“马勒卡”意为强壮、有力,还有刚刚登陆我国浙江的台风“黑格比”,意为鞭子,有如鞭子挥动时的凌厉。

2 最崇尚大自然: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提交的台风名基本由自然界的动植物组成,如美中带刺的玫瑰花、蓝色冠羽的鹦鹉、当地河流常见的淡水鱼等等,还有今年提交的新名字“普拉桑”,意为一种水果,又叫山荔枝。

3 最具地方特色:中国、密克罗尼西亚

中国的台风名字类型丰富、内涵深远,包含了神话传说、自然界生物等。传统神话中的“电母”“风神”,“杜鹃”“海棠”,还有“木兰”,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象征高洁品质的花,提起它就想起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坚韧勇敢地面对眼前的困难。

图片

来源:网络

由密克罗尼西亚提交的台风名多为古代神话中的神和人物,或是表现当地特色的古迹或物品。比如“南玛都”——意为著名的波纳佩遗址,“雷伊”——意为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上的石头货币。

D  今年7号台风生成在即 将影响琼粤桂

沉寂了几天的西北太平洋再度热闹起来,8月16日下午,菲律宾东北部近海有一热带低压生成了,这也将是今年8月以来生成的第五个台风。预计,热带低压的中心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将于今天晚上移入南海东北部海面,之后强度逐渐加强,将于18日发展为今年第7号台风。

尔后逐渐向广东西部到海南东北部一带沿海靠近,并将于20日凌晨到上午在上述沿海登陆(28~33米/秒,10~12级,强热带风暴级或台风级)。

图片

受“准台风”影响,我国南海海域以及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将先后出现明显风雨天气。

台风专家指出,该低压的未来发展和前期的几个登陆台风存在几个相似点。一是生成地点距离我国较近。二是存在近海增强可能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