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蚊子日:“秋蚊子”更凶?蚊子也“中暑”?盘点背后的气象因素
2020-08-20 14:14

 今天(8月20日)是世界蚊子日。当然,这并不是纪念蚊子的节日,而是为了提醒人们注意:蚊子是传播疾病,特别是疟疾的媒介之一。正是在1897年8月20日,英国微生物学家罗纳德·罗斯爵士发现,蚊子是传播疟疾的媒介。根据南京市疾控部门的监测,今年由于梅雨超长,所以前期南京的蚊虫密度上升。而随着秋天脚步的临近,更为“心狠嘴辣”的“秋蚊子”即将上线。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影响蚊子出没的气象因素。

图片

来源 :视觉中国

今年梅雨超长,南京“花蚊子”多了

南京市疾控中心近期发布了“防蚊虫宝典”。据悉,2020年夏季以来,由于经历了超长梅雨期,南京的伊蚊密度与往年相比较有所增加。伊蚊是蚊科中最大一属,目前在南京地区是白纹伊蚊。

说起“白纹伊蚊”,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它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花蚊子”。“白纹伊蚊”喜欢在日出后两小时和日落前两小时出现咬人,深夜也会吸血。

根据南京市疾控中心对近年对蚊虫密度的监测资料显示,南京每年蚊虫的密度分布曲线呈“双驼峰状”,分别在6月和9月出现两个小高峰。很多市民感觉今年蚊子好像多了,而且格外“凶猛”,主要还是因为今年雨水多、光照少,前期高温不多,这都是蚊虫大量繁殖的好时机。

图片

来源“南京市疾控中心官微

出梅遭遇持续高温,蚊子“中暑”了

最近一段时间,南京持续35℃+的高温,大家的感觉又是,蚊子比前段时间少了,

疾控专家说,因为蚊子从卵到幼虫到蛹的几个发育阶段,都在水里。所以,蚊子对水温特别敏感。

研究发现,水温15~26℃时,蚊子繁殖发育最快,这是蚊子最爱的温度。当水体超过35℃,蚊子卵、幼虫、蛹在水里,就会停止发育,甚至大量死亡。气温40℃以上时,户外水塘、积洼的水不断被蒸发,暴晒后水温很高,蚊子根本无法产卵。

咬人的雌蚊子,生存期通常只有28~35天。所以热上十天半月,蚊子就会大量减少,所以高温、少雨时,蚊子总数会迅速减少。

而40℃以上的高温,对蚊子的杀伤力相当大。

那些没被热死的蚊子又去了哪里呢?蚊子跟人一样,在暑热天也是哪儿凉快上哪儿待着的。地下室、车库、杂物堆的角落、地下管道和窨井的内壁、大片树林的树杆边、灌木丛的树枝等区域,以及家中的洗涤池底部、窗帘的背侧等区域,都是蚊子较多的地方。清理周边水体是防蚊的关键,要防蚊,首先要开展环境治理,清理人居环境周边各种积水、死水。

夏末秋初,“秋蚊猛如虎”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立秋后的蚊子似乎更凶。从蚊子生存规律来看,并不存在“秋蚊子”更凶猛这样的说法。也有科学家认为,“秋蚊子毒”的说法,可能与气候有关系。

我国大部分地区蚊子集中出现在6-9月,蚊子生存和繁殖最适宜的气温是20~30℃,最适宜的湿度是70%左右。如果降雨较多,空气湿润,在温暖、潮湿的气象条件下尤其是雨后有大片的积水,给蚊子提供了“产房”,蚊子迎来繁衍滋生的“黄金时期”。

图片

来源:江苏气象

秋季的积水比夏季的更适合蚊子繁殖,这是因为,夏季暴雨较多,雨水流动快,导致蚊子幼虫的存活率比较低。而秋季暴雨减少,容易形成没有流动的积水,而且温湿条件适合细菌繁殖,就特别适合蚊子孵化。

气候变化也让蚊子的“作息”发生变化,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生态学家曾做过一个关于“气候与蚊子冬眠习性改变”的研究,发现地球的秋季越来越温暖,意味着蚊子开始冬眠的时间延迟了。

“蚊子出没预报”也是一份精细的天气预报

所以,正确的防蚊不是跟着季节走,而是要跟着气温和湿度调整! 2020年夏天,江苏省气象局联合中国天气网推出了一款“蚊子出没预报”,就是综合分析了精细化天气预报和蚊子生长环境特性等数据,做出的健康气象预报产品。

图片

蚊子预报,是以智能网格实况分析产品和精细化预报产品作为技术支撑,将天气实况数据精确到每一个小时,范围再圈定在2.5公里。同时结合蚊子生长环境特点,用户可查询所在地的蚊子出没实况数据,以及三天内逐三小时气象条件对蚊子出没影响的趋势预报。公众可根据预报有效避开蚊子密集区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徐珩

编辑 : 严静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