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糖尿病,随着病程的增长,可能会发生各种病变,大家熟知的有糖尿病眼病、足病、肾病……其实患上糖尿病后,我们的膀胱也会“受伤”。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陈明教授团队成功为“糖尿病膀胱”患者施行“骶神经调控”治疗,经过二期手术后,患者从此告别导尿管,开开心心出院了。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应重视糖尿病引起的下尿路症状,做到早诊早疗,给自己一个完美的“膀胱”!
图源 视觉中国
65岁的刘奶奶就深受糖尿病膀胱病变的困扰。她有十余年的糖尿病病史,每天早晚使用胰岛素注射,血糖控制尚可。但排尿情况一直不好,从刚开始的尿频、尿急,夜尿4-5次,到后来排尿困难,每次都要蹲着用腹压排尿。一个月前患者出现了尿潴留,到当地医院留置了尿管。家人多方打听之后,慕名来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泌尿外科,找到了陈明教授团队。
经过全套尿流动力学等一系列检查后,陈明教授为其诊断为“糖尿病膀胱”,并进行了“骶神经调控”治疗。测试期间患者排尿情况逐渐好转,由一开始的不能排尿,到后来不用腹压,也能解出200多毫升尿液,残余尿也维持在50-80毫升。更为神奇的是,刘奶奶的排便状态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甚至血糖也更加稳定了,胰岛素的用量也比之前减少了。刘奶奶及家人对疗效非常满意,于近期完成了二期手术,从此告别了导尿管,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据介绍,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6%,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糖尿病膀胱病变是糖尿病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在25-90%,其发病率与年龄和性别无关,但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增加。临床表现为各种下尿路症状,包括早期的尿频、尿急、尿失禁,及晚期的排尿困难、尿潴留。
图源 视觉中国
据陈明教授介绍,骶神经调控(SNM) 是利用介入手段将一种短脉冲的刺激电流连续施加于特定的骶神经,以便人为地兴奋或抑制神经通路、干扰异常的骶神经反射弧,进而调节膀胱、尿道括约肌及盆底等骶神经支配的效应器官的行为,起到“神经调控”的作用,是目前国际上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最前沿的技术之一,手术微创,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国外的研究指出,骶神经调控对于糖尿病引起的急迫性尿失禁的长期有效率为69.2%,尿频尿急的长期有效率为85.7%,尿潴留的长期有效率为66.7%。据悉,中大医院泌尿外科是江苏省为数不多的,能独立开展骶神经调控技术的单位之一,目前在其手术、程控及并发症处理等方面,已有了自己成熟完善的流程和标准。
陈明教授最后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膀胱病变发生率高,能够引起慢性尿潴留、上尿路返流、尿路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正常社会活动,危害病人生理及心理健康,降低生活质量,需要高度重视。
通讯员 崔玉艳 刘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校对 王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