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家港常阴沙的一片稻田里,“藏”着乡村振兴“新路子”
来源:议事苑
2020-08-27 19:34

7月至8月,正值水稻生长的关键期。在张家港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30余亩水稻长势喜人,两幅巨型稻田艺术画初现雏形,一阵风吹过,便是铺天盖地的“稻浪”。稻田原是农民的“根据地”,现在却变成了网红打卡点,20米的观光塔下,地面不久前刚进行了硬化处理,就是为了迎接10月份的旅游“小高峰”。

这个位于张家港东南部,由万里长江冲积而成的一个年轻平原,坐拥万顷良田、无限风光,历来就是鱼米之乡的现实写照。让农业文化焕发新活力,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发出新时代“科技兴农”的最强音……近年来,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力发展“农旅融合”,带动乡村振兴,构建“留得住乡愁、忆得起乡情、听得见乡音”的美丽村庄。

一堵墙

“画”着常阴沙的农业文化

8月初,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烈日炎炎,在张家港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常西社区内,农家小院里的瓜果蔬菜却格外生机勃勃。

沿着常西社区闸北圩的小径一路向东,是一幅良田美池、鸡犬相闻的农家美景。

从入口处的一堵矮墙开始,3D艺术墙绘融入了常西社区的角角落落。矮墙上,是一张张立体感十足的书页,寓意美丽乡村的画卷即将徐徐展开。再往前走,仿佛在乡间“寻宝”,20多幅3D绘画作品“藏”在村舍之间:有描绘着村庄实景的“卷轴”、耕地的老牛、看家护院的小狗、广袤无垠的良田、具有年代感的农具……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党工委书记钱晓锋介绍道,这一幅幅3D绘画作品,是对常阴沙围垦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和居民小康生活的生动写照。

图片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发挥,离不开在保护传承基础上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常西社区闸北圩3D艺术墙赋予了村庄浓厚的历史感,但又不缺乏现代感,具有超高的艺术价值与体验互动价值。

图片

捕鱼篓、收音机、电视机……在离常西社区不到3公里的常北社区,今年年初建成的年代记忆墙内摆放了一个个老物件。这些老物件均由常阴沙的村民捐献而来,透过橱窗,可以回望到几十年来,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内农民生活的变迁。

让农业文化遗产历久弥新,焕发出新的魅力。从一块只有几个互不相连的沙滩和圩塘,到张家港良田美景的代表地,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将农业文化“嫁接”社区,让农业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进一步激化乡土文化活力,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文化“红利”。

两幅“画”

巧打农业旅游“特色牌”

今年6月,常北社区利用高精度点位放样,在30余亩稻田里,种下了两幅巨型稻田艺术画。两个月后,彩色稻已初现雏形,登上20米的观光塔就能欣赏立体感十足的稻田艺术画。

常北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小编,这两幅稻田画的最佳观赏期在今年10月份,观光塔下的路面不久前刚做好硬化,就是为了迎接10月份新一批的客流。

图片

2019年稻田艺术画

构建良好生态,优化产业发展,让田园变景区公园,坚定不移走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融合发展道路,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稻田公园”为样板,让农业旅游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鲜活血液。

仅仅是两幅稻田画还远远不够,常阴沙人对乡村旅游的执着深深烙印在骨子里。近年来,为加快生态保护和修复,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已将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确定为传统工业“限制开发区”。“提升科学高效的生态农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是我们努力的主要方向。”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希说道。也正是这个原因,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才能“破釜沉舟”,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图片

2020年稻田艺术画

常东稻麦示范方、常南四季果园、常西3D艺术村、常兴硕果满枝的千亩橘园以及美丽村庄串点成线,成为许多游客口中的“网红打卡地”。每年春季,常阴沙花海接待游客在10万人次左右。

图片

2020年稻田艺术画

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和产业化发展基础,常阴沙先后成功举办了常阴沙油菜花节、田园马拉松赛等活动。常阴沙生态农业度假区已获评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景区(点)。目前,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建成省级康居村庄1个、苏州市康居特色村3个、“三星级”康居乡村4个、特色田园乡村1个。

端稳“中国饭碗”的“底气”

来自农业科技的“硬核”支持

农业科技广泛应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快速推进……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在常阴沙稻麦示范方,这片总面积达3800亩的稻麦生产核心区,尽是一派忙碌景象。一边对接科研院校示范试种稻米新品种20个,不断提高优质食味水稻品种覆盖率,一边创建绿色防控示范区,创新种植稻麦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常阴沙人生于农田,长于农田。

图片

走进大农(苏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内,大棚里立体钢架代替了传统的露地育秧,钢架上摆着一个个黑色小托盘,蔬菜通过吸取营养液生长,完全没有虫害,甚至可以直接生吃。

大农(苏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景江解释道,这是取代泥土的种植技术——水培种植。通过水培种植出来的瓜果蔬菜,营养价值更高,蔬菜味更浓。

图片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连片的标准化农田,河道纵横、水系贯通,耕作便利……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形成“高效果蔬、绿色稻米、特色水产”三大产业布局,先后创建成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图片

作者 黄小脚 张如虎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