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 | 秧 池
来源: 扬子晚报
2024-06-21 16:01:45
家后面有一条渠,渠的北侧紧挨着的一片农田,大人称之为“秧池”。
与其他农田收完稻子就会种上小麦不同,这一片地会空置一个冬天,直到来年4月才重新开垦、注水、摊平,种上水稻的幼苗。
冬天,大多数田地都种上了小麦,绿油油的,唯独这一片农田,只留下一点稻茬子,走在上面有点戳脚,显得荒凉。
冬天的秧池,是孩子玩耍的一块乐土。放学后,孩子经常会带着各家的小狗,去这块田地上追逐打闹。小孩子的黄书包、灰黄的中华田园犬,在一片枯黄的田野里跳跃,带来一点生气。
有时,有的人家会在这块空地上播点黄花草的种子。黄花草割了可以喂猪,也可以炒着吃,但更多的黄花草是被翻到土下沤肥了。
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黄花草就是苜蓿,也被称为秧草,经常和河豚搭配在一起,还可以做成秧草包子。不过,当时真没有觉得黄花草也是一种美味。
开春之后,大人会开着农业机械来到这块田里,先用犁把地犁个遍,再用旋耕机翻一遍,土块逐步变小、变细,这个时候,泵上来的水,也经过宽阔的沟渠、穿过砂石路下的涵洞,来到了我们家后的这条渠里。
看到来了水,孩子们非常兴奋,会追逐水头往前走。因为知道其中的危险,大人便会提醒甚至呵斥孩子。泵站的能力有限,即便如此,不到一天时间,一整条几百米的沟渠便会涨满,顺着沟渠边分布的秧池,在翻耕过后也会迅速变得水汪汪的。
旱地又变成了水田,小的鱼虾跟着来到了田里,一些水鸟也顺势站到了田里,用它的长嘴捕获鱼虾。
秧池被平整之后,便开始了插秧。
那个时候刚刚推广杂交稻,培育流程相当复杂。3月份,稻种先在大棚里被培育成10公分左右的苗,4月份被移植到“秧池”里,长成30公分的秧苗,最后在6月份被移栽到大田里。在这个过程中,水稻要经过一次育苗、两次移植,种植的密度越来越稀,水稻的体格越来越强壮。
这就是栽培的力量。水稻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离开原来熟悉舒适的地方,融入陌生成长环境,这是实现自我价值必须迎接的挑战。
作者:龚浔泽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