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记 | 文冬的回忆
来源: 紫牛新闻
2024-08-29 15:22:31
■何 华
刚来新加坡那些年,租房子住。一到周末,房东一家热热闹闹,就显得我寂寞。所以,周末(若遇上节假日的长周末就更好)我经常过长堤,到马来西亚旅行。
有一年,看媒体报道陈子谦在彭亨州的山城文冬取景拍一部短片。我突然来了兴致,要去看看这个名字听起来很不错的小城:文冬。
说句题外话,在陈哲艺(作品有《爸妈不在家》《热带雨》《燃冬》等)出名之前,新加坡最令人称道的导演就是陈子谦。
言归正传,我先到吉隆坡,再从吉隆坡蒂蒂旺沙车站,搭乘长途巴士,一小时十分钟即可抵达文冬。山城的事实,加上地名“冬”字的潜在误导,想当然以为文冬应该较凉爽。可是六月午后的小城,骄阳似火,没有一点凉意的恩赐,真是枉担了山城的名目。别说文冬,就是以避暑胜地著称的金马伦高原,白天也一样热得人汗流浃背,不复当年的凉爽。全球气候确实变了。
文冬老街两边店屋的竹帘都拉了下来,影影绰绰,几只猫慵懒地躺在廊道地板上,一动不动,表现出“心静自然凉”的范儿,令人生羡。老街上有不少茶餐室,我去马来西亚背包旅游,逗留最久的场所就是街边茶餐室(也叫茶室,和港式茶餐厅是两码事):高高的屋顶、悠悠的吊扇、马赛克地砖、友善的老人、摊开的《星洲日报》、香浓的咖啡、移动的光影、(有些还配置)龙脑木椅、云石圆桌,仿佛一头扎进了过去的老岁月里。就这样以一个外乡人的身份孤立于南洋的语境里,却其乐融融。“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茶室除了售卖咖啡、红茶、咖椰面包、半熟蛋(加黑酱油、胡椒,拌着吃),大多还附设鸡饭、云吞面、叻沙等小吃摊位,开辟了南洋小镇最具市井风情的一方天地。我确认自己有南洋茶餐室情结。
很快我就走进文冬新美利茶餐室,几个老伯正在打盹,我这个异地人的进入顿时驱走了老伯们的睡意,给他们单调的生活提起一点新鲜劲儿。于是,我和他们及店老板的对话开始了。这是我去马来西亚二三线小城周而复始的经验,这也是我了解当地情况最重要的途径,弥补了书本和网上资讯的不足。闲聊中,得知老板姓陈,海南人,难怪他们店冲泡的咖啡这么香。新马两地的海南人很多从事餐饮服务行业,他们到洋人家庭当厨子,学会了做西餐、冲咖啡。所以,海南人冲泡的咖啡最好喝。陈老板的准女婿周末也来店里帮忙。一问一答间,慢慢热络起来。听说我第二天要去旅游胜地福隆港,这对翁婿还主动为我联络德士司机,并谈妥合理的价格。
文冬的豆腐卜好吃,花生好吃,云吞面也好吃,文冬还盛产“猫山王”榴莲。当然“文冬姜”就更有名了。我们聊着当地的特产,陈家未来女婿突然问我吃过文冬的“什雪”吗?他说长途车站附近有一家叫“球宝”的雪糕店,不可错过。离开新美利,投奔球宝,点了ABC什雪,果然好滋味。
文冬以广西人移民为主。我记得在文冬的一间酒楼吃了晚餐,一个人点了不少菜,结账时不超过100人民币。虽然文冬居民大多为广西籍,现在回想那家酒楼却“非常广东”,或许两广菜式在南洋变得融合。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