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B座西窗

繁星 | 去看老爸建的水电站

来源: 扬子晚报

2024-12-06 10:45:59

在聂拉木边境检查站,我们一车人全部下来,排队等候入关检查。排在我前面的小伙,忽然就晕倒了,同行者赶紧自发前去救助。

我们这一车乘客,都是从尼泊尔樟木口岸“逃难”回国的。晕倒的乘客小李更是其中唯一骑着自行车“逃”回来的。来自山东大学的他,在樟木口岸灰头土脸地再三恳求司机,司机才勉强同意带他上车。半旧的小巴车上原本就局促,再塞上小李骑行进藏的单车,十几个人挤在一块儿,连腿脚都摆放不开。但此时,能坐上返回拉萨的车,大家也不讲究了。

这会儿,眼看小李晕倒,我们赶紧和边境执勤的武警战士一起,把他抬到休息室。医生检查后发现,小伙子并无大碍,只是一时太过劳累,造成体力透支。喝着糖水,小李告诉我们,他居然是昨天夜里,从中尼边境扛着这辆自行车翻山越岭,负重徒步七八个小时,才回到樟木口岸的。和我们的遭遇一样,他在尼泊尔返回西藏的路上,遇上了公路大塌方。小李作为学生,没有经济能力乘坐直升机绕过塌方路段回国。只能找尼泊尔当地山民做向导,徒步回到樟木口岸。

我们劝小李先留在聂拉木休息几天,毕竟回拉萨还有八百公里高海拔的路程。“不能再耽搁,还有几天就要开学了,我得赶紧回拉萨,把单车托运回去,自己坐飞机回山东。”

今年已经读研的小李,从大三就开始筹备这次旅行。他七月初从学校出发,一路向西,沿川藏线开始了天路骑行。他半人高的背包里,有全套的露营装备和移动炊具。八月初,他就骑行到了珠峰大本营。可这里,只是小李此次骑行的“小目标”,他骑行的最终目的地,竟是位于尼泊尔马相迪河上的马相迪梯级水电站。

“你去尼泊尔就是为了看个水电站?”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小李说,这个项目是由三座首尾相连的水电站组成,它可是“中尼电力合作规划”优先级项目。“为了这个项目,我老爸都一年多没回家了。我的毕业论文就是以分析这座水电站工程为蓝本,所以我才决定实地来看一看。”

原来,小李的父亲是一位电力工程建设的老兵,年轻时,他就长期从事援藏水电工程建设,曾经参与了雅鲁藏布江干流上的藏木水电站,金沙江上游的苏洼龙水电站,和西藏山南地区的藏木水电站的开发与运营。水电站的建设周期长,一个工程建设周期起码五年以上。父亲每次回山东休假,讲起那一座座水电站,小李对其都充满了向往。上中学后,他便利用暑假,和母亲一起,到访过这些水电站,去探望父亲。当看着水坝上汹涌澎湃的水流,如脱缰的野马,以排山倒海之势奔腾而下,小李也慢慢在心里,埋下了“子承父业”的心愿。

这几年,小李的父亲去到缅甸、老挝,还有拉美、非洲的一些国家,参与国外的水电工程建设。小李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与父亲有了更深入的交流。这次来尼泊尔,小李坚持要骑上自行车从西藏过来,这决心可让老李非常担心。为了消除父亲的顾虑,也是为了记录旅行,小李一边骑行,一边还开通了骑行直播。让父亲远在尼泊尔,也能天天收看儿子天路骑行的“连续剧”。小李打开他的抖音账号给我们看,一个多月的骑行,他已经收获了一万多名粉丝的关注与支持。

此刻,回拉萨的车驶过一个巨大的路牌,显示距离日喀则还有五十公里。小李兴奋地站起来,指点远处星星点点的灯光,“山坳那里,就是楚河上游的满拉水电站。我骑行的时候,还在这里开过直播呢。它是在我出生那年投产发电的!”

晨光熹微中,车窗外可见布达拉宫的雄姿。刚进拉萨城,小李就卸下蓬头垢面的单车,笑着和我们挥手道别。他骑行远去的背影,在晨曦中显得格外坚定。

作者:凯风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