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汇

加码中国:从新能源车到AI,德国化工巨头汉高在上海建全球第二大创新中心

来源: 澎湃新闻

2025-09-23 21:59:00

澎湃新闻记者 王晶晶

“过去我们谈‘在中国为中国’,如今已发展为‘在中国为世界’。”德国化工与消费品生产商汉高大中华区总裁安娜在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指出,这一转变背后是中国市场角色的变化:从制造基地跃升为创新引擎。

9月22日,汉高粘合剂技术上海创新体验中心正式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落成启用。该基地总投资约5亿元,总面积达3.3万平方米,是汉高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总部之外全球第二大创新中心,汇聚了500多名科学家与技术专家,致力于粘合剂、密封剂和功能性涂层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中国已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安娜表示,作为亚太区的关键市场之一,中国正立于新兴趋势、客户需求快速演进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沿,中国客户需求也从单一产品转向系统化、跨界化解决方案。新中心有助于汉高深化对行业变革的理解,响应本地市场的独特需求。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AI、数据中心等战略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下游企业对材料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安娜表示,当前创新已不能局限于单一技术或产品,而需打通产业链,实现“平台化创新、跨界创新、共同创新”。汉高粘合剂技术的三大业务领域涵盖了800多个行业领域,如何联结不同领域的技术需求可以成为激发创新的关键。

以热管理为例,据汉高粘合剂技术工业电子事业部亚太区技术副总裁吕道强介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5G基站、数据中心服务器虽然分属不同领域,但均对散热有很高要求。公司将汽车零部件、消费电子、工业装备等领域的技术团队汇聚在一起,将散热技术从“单点突破”推向“平台共享”。据悉,汉高近期推出的14W/m-K液态导热填隙剂已应用于光通信模块,并正向更多高功率场景扩展。

在先进封装领域,AI芯片向2.5D、3D集成架构演进,对材料的低应力、低翘曲、高导热性能提出新挑战。吕道强透露,“这些材料需要在极小间隙中保持稳定流动性和可靠性,因此,我们与客户企业深度合作,从设计就开始参与。”

为应对多行业交叉创新的趋势,汉高上海创新体验中心设置了30多个先进实验室,涵盖热管理实验室、分析与材料测试实验室、半导体测试实验室等,均是基于技术平台而设置。

在安娜看来,“平台化创新”模式呼应了中国市场对速度的追求。“中国新能源汽车从研发到量产的节奏越来越快,和传统车企动辄数年的周期相比,已压缩至12-15个月。唯有打破内部壁垒,才能跟上这一节奏。”

“竞争激烈之处,恰是活力所在。我们期待在中国这片创新热土上,继续与客户共创共赢。”安娜称,汉高在中国已完成从创新、中试到生产的全链条布局。近年来,汉高在东莞设立电子粘合剂华南应用技术中心,在烟台建设高端粘合剂工厂,在上海化工园区建设中试基地,再加上上海创新体验中心,形成了“创新-中试-制造-应用”闭环。

汉高成立于1876年,是全球粘合剂、密封剂和功能性涂层市场的领导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约有4.7万名员工。从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中国香港开设首个办事处开始,汉高进入中国已经超半个世纪。2024年,汉高实现销售额逾216亿欧元,调整后营业利润约为31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