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凌晨时分,一场场生命竞速......

来源: 徐州发布

2025-05-22 15:42:00

凌晨4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东院ICU病房,一位患者的痰培养分析结果出来后,医疗团队迅速调整治疗方案,终于使患者的生命体征再次平稳……这是ICU病房医护人员紧张抢救、奋战一夜的战果。

过去的6个小时里,这里经历了数场生命竞速。

“嘀嘀嘀——”晚上10点,一阵急促的救护车鸣笛声撕破夜空的寂静。

“患者憋喘,发烧39℃,咳出大量黄痰!”徐医附院东院急救中心住院医师韩冉在飞驰的救护车内对患者进行了紧急治理,“患者肺部湿啰音,腿部肿胀,初步诊断为肺部感染诱发急性左心衰,立刻连上心电监护。” 韩冉熟练地为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推入速尿,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为后续抢救争取宝贵时间。

“病人病情危重,需要紧急转入ICU!”

“闫主任,2号床患者二氧化碳分压突破100!”第二天零点,随着护士的呼唤声,徐医附院东院急救中心副主任医师闫静立刻前往2号床。从前一天下午5点交班到现在,她已连续奋战7个小时,晚饭都没来及吃。

“不能再等了,插管!”闫静查看患者情况后,果断下达指令。

“患者有癫痫病史,下半夜一定要多注意观察。”叮嘱完护士后,闫静又开始查看下一位病人。

当东方的鱼肚白漫过徐医附院东院的外墙时,ICU里数十台监护仪仍在不断闪烁,医护人员的身影依旧忙碌。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徐医附院东院急救中心上演。

每一次急救,都是对医术与意志的双重考验。

在过去的十几个小时里,这里经历了数场生命竞速,伴随着工作记录的交接,当晚值班的医护人员终于得以休息。

“急救护理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闫静的眼中布满血丝却依然坚定,“面对各种复杂的急救环境和病情,我们必须迅速作出准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

年急诊量超过20万人次,年抢救急危重症伤病员超过2万人次……这里不仅是医疗救治的前线,更是与死神博弈的主战场。

文图 | 孙亚妮 冯耀 刘霄宇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