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人人都爱海门”?在“苏超”我们看见了自己
来源: 海门发布
2025-07-01 15:18:00
2025年“苏超”联赛激战正酣,豪取四连胜的南通队成为最大焦点,不仅以骄人战绩将南通推至全省及全国的聚光灯下,其身后那抹代表文明的炽热“海门红”,更以震撼人心的集体表现,将海门的城市品格与文明形象,深深镌刻在江苏足球版图的中心。
与此同时,海门市民与远道而来的宿迁球迷间充满温度的互动,谱写了一曲“双向奔赴”的文明交响曲,让客队球员及球迷真切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
赛事背后,那抹亮丽的“志愿红”为足球盛宴增添了别样温度。当天,由全区800名志愿者组成的服务团队,早已活跃在球迷入口、检票通道、场外集市等关键点位,承担着引导人流、解答疑问、宣传海门的重任。
这份细致周到的服务贯穿赛事的每个环节:“请往这边候车,接驳车5分钟后发车。”海门火车站的志愿者高举引导牌,穿梭在抵达球迷的人流中。当天,每个接驳站点都有志愿者值守,协助维持秩序、引导乘车并提供咨询服务。志愿者陆君慧甚至提前做足“功课”,准备了海门景点介绍,在接驳车上热情地向球迷们推介起来:“希望让球迷一下车,就感受到海门的热情,爱上这座城市。”
为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海门体育中心早在赛前一个月便全面启动赛事保障工作,进入高效“备战模式”。场地维护团队对比赛草坪实施了深度精细化养护,技术部门则对球场照明系统、巨型电子记分牌、环绕立体声音响等核心设备完成了全面检修与多轮压力测试。场馆方还对全部观众席座椅进行了深度清洁保养,对卫生间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优化完善了无障碍通道,致力于为所有球迷营造安全、整洁、舒适的观赛环境。
南通市东布洲场馆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经理助理施森森表示:“我们力求为赛事提供最优质的硬件保障和运行服务,并将球迷的观赛体验放在重要位置。”
这份细致入微的服务,让观赛体验倍感舒心。球迷高琳的感触尤为真切:“从下接驳车到找到座位,全程顺畅!场地环境也很好,观赛体验棒极了!”她还分享了一个暖心细节:入场时人潮拥挤,一名志愿者主动上前,引导她避开人流快速就座。“这份及时的援手,让我倍感温暖。”高琳说。这缕温暖,正是海门城市文明传递给每位入场者的温暖阳光。
如何让大量涌入的外地球迷顺畅观赛、感受海门人的热情?海门球迷给出了充满智慧的答案。
6月29日下午,印有“0922球迷会”与“杏林联”标志的6辆接驳大巴整齐列队,免费循环往返于接驳点与赛场之间,为600-700名本地球迷提供交通保障。两大球迷会自发联合推出这项服务,旨在缓解赛场周边停车压力。“我们想让外地球迷一到海门,就感受到温暖。”杏林联理事长田庆庆道出了初衷。这一举措蕴含着海门球迷的待客之道:“本地球迷坐大巴,把方便车位留给远方的朋友——共享赛事盛宴,更需共享便利与温情。”这份主动“让”出的便利,是海门文明待客最朴实的表达,让初来乍到的宿迁球迷感受到第一份尊重。
更令人惊喜的“文化礼遇”发生在赛场边。海门0922球迷会别出心裁,向远道而来的宿迁球迷赠送了精心准备的南通特色中考教辅资料。这份“教育之乡”的“硬核特产”,超越了传统伴手礼,凝聚着南通的教育智慧与学子奋斗记忆,相关报道上了央视和省媒,产生了巨大反响。
“这些教辅是南通教育实力的缩影,”一名海门球迷解释道,“我们以此表达对宿迁球迷的热忱欢迎,也传递永不言弃、奋勇争先的精神,这与球场上的信念一脉相承。”
当宿迁球迷接过这份意料之外的礼物,现场气氛瞬间点燃。从惊讶到会心微笑,一名宿迁球迷幽默回应:“虽然今年的中考已结束,但这‘特产’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海门球迷的热情!”这份独特的“文化名片”,以最接地气的方式消融了地域隔阂,拉近了两地球迷心灵的距离,让宿迁球迷感受到海门人真诚而富有内涵的欢迎。这场跨越竞技的暖心互动,不仅展现了南通教育名城的文化自信,更诠释了体育赛事作为文化交流平台的价值。
南通队的每一声胜利凯歌,都离不开看台上那片炽热跃动的“海门红”。他们,是球队最坚实的“第十二人”,更是海门“强毅力行”精神在绿茵场上的生动诠释。
踏入赛场,在志愿者引导下,海门球迷安静、迅速地找到座位区域,没有推搡拥挤。落座后,主动将携带的旗帜、标语整齐展开,避免遮挡后方观众视线。当现场介绍双方球员时,海门球迷均报以礼貌的掌声,展现出对主客队的尊重。
上半场开场,双方你来我往却难觅破门良机。看台上,海门球迷的心被紧紧攥住。“嗓子都喊哑了,就盼着那临门一脚!”0922球迷会戴晶回忆道。尽管内心焦灼万分,但他们的助威声浪始终保持着统一的节奏和积极的内容。这份在高压下依然保持的呐喊风度和文明素养,赢得了现场球迷的侧目与尊重。
第35分钟,南通队劲射破门,积蓄已久的激情如同火山般在看台上爆发!海门球迷瞬间从座位上弹起,爆发出排山倒海、整齐划一的“南通队!南通队!”呐喊。激动的球员们第一时间奔向这片熟悉的红色海洋,与看台上的家乡父老深情互动。激情四射的庆祝中,是球员与球迷之间深深的理解、尊重与血脉相连的归属感,构成了一幅文明观赛的动人画卷。
当比分最终锁定为4-0,胜利的喜悦达到顶峰。0922球迷会的成员跳起了自创的“莎啦啦”胜利之舞。带着孩子的家庭也欣然融入其中,小朋友们兴奋地模仿着大人的动作,爽朗的笑声与助威声交织。这独特的庆祝,是海门地方文化在胜利时刻的温暖绽放,也是文明喜悦的共享。
比赛散场时,海门球迷主动清理座位周围的垃圾,将空水瓶、食品包装袋等自觉带走或投入指定垃圾桶。“激情与文明并存,这就是足球的魅力,也是给孩子最好的现场教育课。”一名球迷父亲说道。
在第二现场江海文化公园,近4000名球迷通过大屏激情助威。比赛结束,暖心一幕再现——球迷们自觉清理垃圾,离场后桌面整洁,场地“零残留”!海门人的骄傲,在激情呐喊中彰显,更在离场时的自觉行动中升华。
海门市民的文明之风与待客之道,深深感染了客队。赛后,宿迁队员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的感谢与尊重——他们主动将休息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在黑板上留下真挚的留言:“感谢南通,宿迁欢迎您!”这简单而有力的举动,是宿迁球队及球迷对海门、对南通热情款待的暖心回应,更是“双向文明”最动人的注脚。它无声地诉说着:文明的尊重与善意,能够跨越胜负,在彼此心中生根发芽。
海门市民风雨无阻的追随,早已超越了观赛本身,升华为这座城市精神气质与深厚足球文化底蕴的生动诠释。这份文明素养,是长期积淀的必然果实。
回望过去,更能体会这份执着的分量与传承。
2023年5月7日,珂缔缘迎来中乙主场首秀,大雨滂沱。近5000名海门球迷身着雨衣,在湿滑看台上坚守呐喊。赛后,许多人自发留下清理被雨水打湿的垃圾。那场雨战,成为海门球迷忠诚、坚韧与高度自律的经典注脚。
2024年3月23日,中乙联赛揭幕战,7000余名海门球迷将主场渲染成一片震撼的红色海洋,入场、助威、退场,全程井然有序,宣告着这座“足球小镇”的热情、力量与成熟。
如今,在万众瞩目的“苏超”联赛舞台上,拥有强烈城市认同感的海门市民,其支持更加炽热、更加成熟、更具感染力。“风里雨里,和你一起”——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他们用脚步丈量征程、用理性释放激情、用文明书写热爱的坚定信仰。统一着装、热情不失风度的赛场助威、自觉维护赛场及公共环境卫生、代际传承的观赛礼仪……海门人完美诠释了“强毅力行”精神内核中的文明担当。
这片看台上跃动的“海门红”,赛场内外的“志愿红”,与宿迁球迷暖心的“致意”,共同绘就了海门最靓丽的风景线。海门,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高度的文明素养,向全省乃至全国展示着这座城市的温度、秩序与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而宿迁球迷的文明回应与暖心举动,则让这场绿茵盛宴超越了竞技本身,升华为两地之间以文明为桥、以体育会友的动人篇章,让“强毅力行”的城市品格,在双向文明的暖流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记者:施莉莉 林莉 肖敏冬 张淑婷 何天宇
摄影:吴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