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抗战记忆丨“武抗”在启东的活动
来源: 启东发布
2025-07-06 15:50:00
抗战爆发后,为掌握日伪顽动态、搜集情报,驻上海的中共中央地下机构决定成立“华东人民武装抗日委员会”(简称“武抗”)。
“武抗”最早派到启东活动的是季方。他多次进入在启东东南沿海活动的陆洲舫部工作,为日后争取该部起义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沈维岳。沈维岳是启东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成员,早年曾在黄埔军校学习。1938年5月,他与施方白辗转抵达延安,受到毛泽东同志三次亲切接见。临别时,毛泽东同志赠予题词:“中国目前阶段一定要完成民族民主革命,即彻底战胜日寇与建立新的民主共和国。中国将来阶段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即实现更进步的、更完满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完成这两个革命都要坚持统一战线政策。只有好好团结一切革命势力于统一战线里面,才能达到目的。”
▲沈维岳(1898—1989),启东北新镇人。早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参与北伐战争,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该通信录上可以看到,沈维岳曾担任启东民众自队总队部中校副主任。在抗战期间,沈维岳曾以国民党启东县常备总队副总队长身份为掩护,秘密组织抗日武装。
毛泽东同志指示他们返回家乡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组建游击队,坚持敌后抗战。沈维岳遂于1938年底抵沪,找到“武抗”,受其派遣返回启东。他在当地召集了原“通崇海启抗日指挥部一支队三大队”的失散人员及陆洲舫旧部,组建了“启东人民抗日自卫总队”,并担任副总队长。
从1938年底至1940年新四军东进前夕,“武抗”持续派遣党员至启东工作。
1938年下半年,顾南洲、顾炎英与华东人民武装抗日委员会建立了联系。
1938年12月初,“武抗”派遣党员李善(刘志远)进入“通崇海启抗日指挥部一支队三大队”,其主要任务是了解情况、搜集情报。李善于当月底完成任务离队返沪。
1939年3月,“武抗”再次派遣党员陈华(杨进)前往启东,负责苏北地区敌伪顽动态情报工作,并发展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陈华以“华东人民武装抗日委员会南通区特派员”身份展开活动,公开职务为“启东人民抗日自卫总队部参议”。经顾民元、沈维岳介绍,他先后与王兴宇、顾南洲、沈轶公、赵宝钰、周儒谦等人建立了联系。
1939年5月,在陈华主持下,建立了“华东武抗南通分会启东支会”,沈维岳、顾民元、沈轶公等人加入“武抗”组织。随后又陆续发展了一批会员。
1939年七八月间,陈华经“武抗”党组织批准,发展沈维岳入党。其后,在沈维岳部被编入“抗支二总队”后,陈华奉命调往崇明工作。
1940年,“武抗”再度派遣李善前往启东从事情报工作。李善将同来的两位同志安插进国民党“抗日动员委员会”的政工队,他本人则以大兴村崇明中学英文教员的公开身份作掩护,主要与季方、沈维岳、沈轶公、朱樱等原“武抗”成员保持单线联系。黄桥决战前夕,李善奉命宣布解散“华东武抗南通分会启东支会”。黄桥决战后,他与沈维岳一同将相关情报及情报关系转送到海安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武抗”在启东的活动至此正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