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第十五届江苏书展 | 邱华栋:人类文学史上也有“大陆漂移”

来源: 书香江苏

2025-07-06 19:43:00

“阅读和创作既黑白分明,又一体两面。”7月5日上午,第十五届江苏书展的重点活动“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大讲堂”第三场准时开讲。著名作家邱华栋围绕“创作与阅读的AB面——如何阅读?怎么写作?”展开精彩分享。

书目就像书海里的一条船、一支桨

“今年我56岁,阅读的经验起码有50年了。”大讲堂开场,邱华栋首先谈到了自己阅读和写作的起点。“四五年级时,我胆子比较大,读了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当时我并没完全看懂,但读到了一些意蕴,《三国演义》有小人书,我很喜欢。加上父母逼我背唐诗,平时还听单田芳、刘兰芳的评书,唐诗宋词、古典小说、通俗文学,还有一些儿童歌谣等等,这些构成了我对文学最初的认识。”

邱华栋开始写作,则是因为十四五岁时读到了《青年杂志》《收获》《人民文学》等杂志,“此前,文学在我看来就是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是离我很遥远的那些故事。但是读了这些文学杂志,我陡然发现,原来文学不光是《三国演义》里群雄竞起的古代风貌,而是跟我们当代的日常生活关系特别密切,于是我就开始写作。”因为父亲在新疆修公路,邱华栋的第一篇小说是从筑路工人的视角展开书写,那之后一写就是40多年。

在全媒体的时代,我们如何阅读?邱华栋强调,读者们还是应该保持对传统纸媒阅读的敬畏心,保持凝视的眼光,这样才能获得整体、全面的知识体系。此外,他还推荐读者们看各种读书人推荐的书目,“书目里面包含了很多书的介绍,通过书目的提示,就像打开了很多门和窗户,让人能走得更远。你不用一个人在书的海洋里寻觅,别人已经给了你一条船、一支桨,你就可以很自由地在一个领域里驰骋。”

在武汉大学读书时,邱华栋读到了晚清人张之洞的《书目问答》,书中谈到如何读一些传统典籍,让他深受启发。如今,邱华栋也成了为别人提供船和桨的人,他把自己从1995年开始做的读书笔记进行归纳整理,积累而成一本《现代小说佳作100部》,其中,邱华栋本人的阅读、书中涉及的100位作家的阅读像镜子一样互相映射。

1922年是文学史上很重要的一年

邱华栋产生写《现代小说佳作100部》的念头,源自他的一个观察:“一般读者对西方文学的了解,绝大多数停留在托尔斯泰、司汤达、狄更斯这些19世纪下半叶的经典作家。但是从那之后到此时此刻,这100年人类的小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很少有人告诉你。”新书就是聚焦于这少有人提及的100年,并且按照作家所在地,分为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亚洲和非洲三个部分进行介绍。“我愿意把中国文学放在世界文学中,二者之间是交流对话、文明互鉴的关系。”

邱华栋提到,1922年在人类文学史上是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爱尔兰出现了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法国作家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翻译成英文,在英语世界获得影响;在德国,卡夫卡写出了几部重要作品;英国诗人艾略特写出了非常重要的史诗型长诗《荒原》。1921年的年底到1922年的2月,鲁迅先生写出了《阿Q正传》,在《北京晨报》上连载。无论是西方文学还是东方文学,无论是英语文学、法语文学,还是德语文学、汉语文学,都有重要的作品出现,仿佛开启了一扇闸门,整个世界的小说就在这一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地理意义上有‘大陆漂移’假说,人类的小说发展史上,也发生了几次‘大陆漂移’。”邱华栋谈到,从1922年到1950年左右,人类文学史上重要的小说作品主要出现在欧洲,两次世界大战,让欧洲的很多作家都陷入深刻的反思,出现了意识流、荒诞派等各种技法、各种风格的作品。

很快,人类小说的创作重心转移到了北美,出现了黑色幽默、犹太文学、黑人文学、女性文学等各种流派。1960年到1980年,人类小说的主潮又往南转移到了拉丁美洲,出现了“拉美文学爆炸”,涌现了诸如马尔克斯、略萨、富恩特斯这样日后的大作家。1980年之后,人类文学新的增长点来到了中国和非洲,中国有“85新潮”、寻根文学、先锋派,江浙地区出现了余华、格非、苏童,还有北方的作家莫言,他们都加入到了世界文学的大潮中。此外,还有印度作家萨尔曼·拉什迪,还有使用英语、法语、本地语言写作的诸多非洲作家。

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这本书清晰地描绘了人类小说热点发生“大陆漂移”的脉络,邱华栋建议:“我觉得我们当代的读者要开拓自己的视野,尽量去寻找这些最大的可能性,以最广阔的胸怀去接受这些文学,去了解去欣赏。”

暂时不读的书,放在书架上也会影响你

家里存了几万册书,每年读几千册书,在阅读方法上,邱华栋也有自己的体会。“每年我首先会精读三五十本书;第二种,我会泛读三四百本书,看看其中的结构和人物;第三种是浏览,看看一本书的前言后记,这样也读了几百本;最后一种是不读,先放在书架上,它们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的思绪。比如看到家里放了一套《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文学通史(5卷本)》,我就会开始琢磨,这套书是陈众议先生主编的,他是怎么看待西班牙黄金时期文学的?然后翻找相关的章节。所以不读不怕,是因为你早晚会读,或者偶尔会读,它会影响你的思维,影响你的家庭气氛。”

邱华栋引用了作家索尔·贝娄说过的一句话鼓励读者:“我老是买新书,不可否认的是买得快却读得慢。可是只要被书团团围住,就像有种广阔生活的保证人站在我身边。”

从阅读到写作,坚持写作四十多年,邱华栋坦言,无论工作怎么变,自己始终保持写作的状态,原因只有两个字“热爱”,因为喜欢写作,写多了,也就逐渐从业余变得专业。“文学是一个金字塔,塔尖只有几个人能获得大名大利,但热爱让你觉得,你不必走到金字塔的塔尖上,只要喜欢着这件事就可以了。”来源: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姜斯佳/文 施向辉 顾闻/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