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淮安,为什么对项目攻坚如此执着

来源: 淮安发布

2025-07-14 16:16:00

7月9日上午,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在淮安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上强调,项目攻坚“是不能动摇的头版头条”。同日下午,淮安市委财经委第十五次会议暨经济运行分析会再次指出,要“坚定不移攻项目、强支撑”。而在此前的7月6日,淮安市委市政府利用一整天时间举行2025年第二次重特大产业项目攻坚拉练。

如此密集地聚焦项目、推进项目,在淮安并不鲜见。回顾即将收官的“十四五”,淮安强调频次最高、用力最深最久的就是项目攻坚,而且“狠劲”非同以往。

淮安,为什么对项目攻坚如此执着?

执着:非同寻常

项目尤其是工业重特大项目,对一地发展之意义,怎么形容都不为过。苏州吴江,坐拥盛虹集团和恒力集团两个“巨无霸”,使“中国绸都”走向世界;张家港锦丰,因沙钢、浦项等冶金名企崛起于扬子江畔;宜兴官林,户籍人口仅7万,却早早成为千亿级电缆产业重镇……

一个重特大项目,可以造就一个产业、引进一批人才、促进一地就业、激活一方经济。

淮安曾是闻名遐迩的工业城市。计划经济时代,市区淮海路两侧、西南化工片区厂房林立,一批“淮阴造”深入人心。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淮安产业取得新的发展,但与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相比,仍有不小差距。21世纪初,淮安“拿得出手”的仍然是“一包烟”“一瓶酒”,以及淮钢、清江石化等少数企业。直到2007年,淮安才诞生首家百亿企业——淮钢。

城市崛起的使命与产业基础的薄弱,决定了淮安必须抓项目、强工业。正是从21世纪第一个十年开始,淮安项目招引陆续突破。食品、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其中,以富士康、旺旺、明基达方、实联化工、和兴汽车等项目为依托,台资高地成为淮安产业的新名片。

然而,工业化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2015年前后,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提出,整个世界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初期: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关联方式正在物质世界、数字世界与人类自身相融合的驱动下,发生根本性转变。这意味着,如果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无法实现预期增长,甚至原有“家底”都可能被掏空。

2018年,美国单方面挑起对华贸易战,“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受到影响。这意味着,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原有经济节奏。进入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持续走低,2020年至2024年成为30年来增速最慢的五年。这意味着,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难度前所未有地加大了。

在上述背景下,淮安如此执着于抓项目、强工业就更加非同寻常。一方面,这是跨越崛起的必由之路,非走不可;另一方面,面对经济增长放缓、投资意愿低迷等因素,这条路走起来很难。但越难走越要走,而且要走好——这种执着,或许就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持续发力项目攻坚的潜台词。

突破:意想不到

重特大项目似“心头肉”、如“掌中宝”,各地朝斯夕斯、念兹在兹。同时,招引重特大项目像走天险、攀峭壁,难度之大,让人望而却步。

但首先要敢想。如果想都不敢想,项目不会从天降。

在“项目”后面加上“攻坚”二字,或有两层含义:一是承认,承认招引和推进项目尤其是重特大项目之难;二是宣誓,表达啃下“硬骨头”之决心。

2022年1月8日,计划总投资202亿元的中天钢铁集团精品钢帘线项目开工。该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100天,首次在0.5个工作日内完成“五证联发”。

中天项目的历史性突破是对攻坚决心的最佳诠释。回顾近年来的项目攻坚之路:从“一号招商员”带头招商到专业招商队伍精准出击,从建立项目“五新”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到重特大产业项目攻坚拉练,从久久为功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到设立“淮安企业家日”……桩桩件件诉说着淮安对重特大项目的无限渴望,更明示着淮安项目攻坚的执着努力。

正是在久久为功的攻坚实践中,重特大项目纷至沓来。淮安市政府工作报告这样总结2024年项目攻坚情况:“平均每周新签约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8个、新开工11个、新竣工8个,在建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4个、其中首期竣工投产19个,较上年分别新增10个、9个,新增1个国家级、3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智能装备及新能源产业产值超千亿元。”

2022年7月,涟水成功招引首个百亿级项目——巨石高性能玻纤零碳智能制造基地项目;3个月后,总投资超百亿元的捷泰新能源高效太阳能电池片项目签约。短短两年间,涟水聚集4个百亿级项目,县域综合实力3年进位78名,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县”。

弹指一挥间,淮安工业悄然突破。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现在成了活生生的现实。虽然早就笃定了一个信念,但突破接二连三,仍让人意想不到。

“将更多不可能变为可能”,项目攻坚这条路走对了。

态度:三个“不飘”

7月以来,淮安市委多次重申推进新型工业化“不飘移、不飘然、不飘浮”的态度。这也是对项目攻坚的态度。

“不飘移”,就是要坚决地在抓项目、强工业中杀出一条血路来。

今年上半年,淮安工业经济继续呈现向上向好态势,在建3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达51个、其中首期竣工投产26个,全部工业开票销售、工业用电量增幅全省第三,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投资增幅全省第一。在宏观形势错综复杂、经济增长难度增加的背景下,上述数据意义非凡,但首先印证了“不飘移”的特殊重要性。

借用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的“城墙突破”理论,“不飘移”意味着集中弹药对准新型工业化这一个“城墙口”冲锋。“弹药”包括各种资源,但最终都要落到项目尤其是重特大项目上来。

“不飘然”,就是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远保持“知不足”的状态。

虽然项目攻坚取得了显著突破,但与建强先进制造业支撑的目标相比,仍有不小距离。项目数量上,总量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项目质量上,打造产业链和进一步聚链成群的任务仍然艰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之路征途漫漫。

《礼记·学记》有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不飘然”的态度,道出了市委市政府“知不足”的清醒,不能因一时成功而沾沾自喜,仍需久久为功抓项目、强工业。

“不飘浮”,就是要求真务实、实干实效,交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项目攻坚任务本身就很繁重,再结合当前宏观形势,自然会感到压力很大。压力一大,动作可能变形。但项目攻坚既不能在舒适区“躺平”,又不能为“数字政绩”而“如此包装”,只能靠实干去突破,用实效来检验。

不到半年,“十四五”就将收官。当下,需要以三个“不飘”的态度,继续执着地推进项目攻坚,以优异成绩为“十四五”画上圆满句号,为淮安进一步跨越赶超奠定扎实基础。

作者:辛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