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所有设区市地方立法权10周年,江苏亮点纷呈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14 19:55:00
今年,是江苏所有设区市被赋予地方立法权十周年。十年来,江苏省各市的地方立法工作情况如何?近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集中采访活动,探寻江苏省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亮点。记者了解到,十年间各地出台的《条例》《决定》等,正在深刻改变着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经济强省挑大梁,各市立法落实
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江苏召开省市人大立法工作座谈会,紧紧围绕总书记提出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四个着力点”,部署相关领域立法,强化法规制度供给。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方面,江苏省聚焦教育、人才、科技领域制度短板,今年将全面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促进科技成果更多、更顺畅的转化为新质生产力。适时修改企业技术进步条例,更好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南京市制定了《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常州市制定了《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扬州市将制定《产教融合促进条例》。
在助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方面,江苏省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将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列为年度正式项目,健全民营企业公平享受普惠性政策的体制机制。围绕更好服务对外开放,认真开展对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决定的清理工作。南京市制定了《华侨权益保障条例》、无锡市将制定《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
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方面和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方面,也出台和计划制定一系列相关条例。
立法惠及民生,改变普通人的生活
如今漫步在南京长江边,可见江面江豚跳跃嬉戏,两岸风光清新怡人。鱼嘴湿地公园的夕阳,中山码头的轮渡等,已成为外地游客来南京的热门“打卡点”。然而,当走进南京滨江规划建设展示中心,从展陈中可以看到就在不远的过去,这里曾经重化围江、码头杂乱、入江河道污染……设区市地方立法,就如眼前展开的长江新画卷,快速改变着普通人的生活。
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条例》,是《长江保护法》出台后全国第一部贯彻长江大保护新理念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将加强长江岸线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长江岸线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作为立法目的和工作目标。”南京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项阳介绍,《条例》全面推进长江岸线清理整治工作,整治项目数量、拆除体量、清退生产岸线长度、复绿面积均位居全省首位。
南京长江岸线今昔对比
此外,《条例》还突出文化保护,将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及优化沿江城市生活空间布局等作出具体规定。如今沿江这些备受追捧的“打卡点”,可以说是《条例》带来众多成效中的几颗“明珠”。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外卖因其方便快捷受到大家的青睐,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受到社会关注。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常州市人大常委会聚焦规范外卖餐饮行为,制定《常州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若干规定》,于2024年3月1日起施行,成为我国首部专门规范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的地方性法规。
据介绍,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据此制定相关指引,今年以来累计责令整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503家,行政处罚128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江苏省各设区市适时开展就业、社保、医疗、居住、出行、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立法修法,出台了如《无锡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苏州市慈善促进条例》《南通市养老服务条例》《淮安市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让普通人生活更加美好的地方法规。
方式创新,“小快灵”解决“大问题”
十年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立法实践探索,持续丰富和深化立法形式。省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先行性立法,共完成创制性立法78部,其中首创性立法20部。
探索精细立法、精准立法的新路子,各设区市一批“小切口”“小快灵”立法迈出新步伐。宿迁在全国首创“小快灵”立法办法,《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行使用公筷公勺的决定》《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在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决定》等,都是江苏省设区市“小快灵”“小切口”立法的成功探索实践。
电竞酒店、网约房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给未成年人权益带来受侵犯风险,引发社会关注。针对这一新发现的问题,宿迁市人大常委会采取“小快灵”立法解决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的“大问题”,制定《关于禁止电竞酒店向未成年人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决定》《关于规范网约房向未成年人提供住宿服务的决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按照‘小切口、快节奏、真管用’原则,实现起草快、审议快、表决快,有效提升立法效率”,宿豫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郭文明介绍此类立法方式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小切口”“小快灵”的方式,也让区域协同立法取得了新突破。为了保护长江中的“微笑精灵”,南京、镇江和马鞍山市以此方式开展单一物种流域性区域协同立法,制定《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为推动区域间资源信息共享和协同保护开辟了新路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承源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