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大梁 江苏行|产业优势赋能新能源体系 常州“微电网”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标杆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16 21:28:00
在国家“双碳”战略引领下,常州以光伏、储能及电力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为根基,以微电网建设为突破口,加速构建“源网荷储”协同发展的新型能源体系,全市建成的微电网项目已覆盖工业园区、智能工厂、光储充场站等应用场景。
储能产业链完整度以97%位居全国首位,常州正通过微电网的“小切口”,书写着该市基石产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和零碳未来的“大文章”。根据《常州市加快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到2027年,新能源发电装机累计将达到700万千瓦,力争培育近零碳园区15个、近零碳工厂30家、微电网项目300个,为全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常州样本”。
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工业园区级微电网在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区创新产业园
产业支撑:千亿级产业集群夯实技术底座
常州微电网建设的核心动力源于其全球领先的新能源与电力装备产业链。在光伏领域,全市已形成从硅料、切片、电池片到组件、电站开发的完整产业链,2025年光伏产业产值预计突破2000亿元。天合光能、亿晶光电等龙头企业持续引领技术迭代,其中天合光能自主研发的210大尺寸高效组件量产效率达25.5%,位居全球第一梯队。
储能产业方面,宁德时代(溧阳)基地建成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单体工厂,年产能超100GWh;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企业布局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2025年常州储能电池产能将占全国20%以上。
电力装备制造则是另一大支柱,作为国内新型电力装备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之一,常州在电力装备领域有着深厚的发展底蕴,聚集了上上电缆、安靠智电、常州西电等龙头企业,形成了溧阳市和钟楼区两大输变电装备产业集聚区,形成涵盖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的全场景解决方案能力。“常州制造”的协同效应,使得微电网关键设备本地化配套率超过80%,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显著降低。
微电网管控平台作为“智慧大脑”,实现了光伏、储能、充电设施以及空调等用户侧调节资源的协同调控
场景应用:多元应用模式激活低碳发展价值
依托产业优势,常州聚焦光储充场站、建筑楼宇、工业企业、产业园区、和美乡村等应用场景以及城市社区推进微电网和零碳社区建设,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常州模式”。
在工业园区领域,溧阳高新区创智园微电网充分利用屋顶、车棚资源铺设了2.8兆瓦屋顶光伏组件,在内部主干道建成装机1.9兆瓦的光伏廊道,同时配置了2000千瓦/3712千瓦时集中储能,日常两充两放、夏季尖峰三充三放,可实现需量调节、协同互动功能,在外部供电中断后,储能的离网运行功能也可保障园区重点实验室和重要产线负荷短时应急供电。
为了实现高效自治,创智园微电网将用电采集颗粒度细化至用户设备一级,安装电能表74块、多功能表456块。为控制光储充荷协同最优、经济运行,溧阳市供电公司利用AI算法,构建了一套能源管控平台,可对海量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通过预测光伏出力和用电负荷,可自主制定储能“跟随式”充放电策略,实现源网荷储协同运行。
经测算,园区光伏年产绿电可满足35%的用电需求,达到近零碳园区建设标准。
城市社区场景中,钟楼区“零碳社区”示范工程通过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V2G(车辆到电网)技术联动,构建居民、商业、交通多业态协同的能源网络。项目建成后,社区内80%的电动汽车可参与电网调峰,户均电费支出下降30%。
常州溧阳创智园廊道光伏
行业展望:需求与技术双轮驱动万亿市场
如果说传统电网是经济发展的“主动脉”,那么正在建设完善的智能微电网就是遍布各种应用场景的“毛细血管”,智能微电网将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智能调控平台与电力市场机制深度融合,为企业用电提供了经济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等多维度的综合优势。
常州经开区博瑞电力厂区屋顶、车棚光伏组件在阳光下安静地运行,转化的电能不断流入储能一体化柜,智能微电网的建成投运,不仅为企业带来清洁的绿色能源,更助企业参与削峰填谷、实现降本增效。据了解,该厂区屋顶光伏板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光伏组件每天发电量约2.5万度,而厂区平均每天用电量约8万度,结合微电网协控管理,可实现光伏100%全消纳。
使用光伏绿色电,每度电成本可节省约0.5元。此外,厂区应用储能柜实现削峰填谷,每月可节约电费0.5万元。据测算,微电网为企业节约年用电总成本超300万元,这就是智能微电网给企业带来的实实在在“成本红利”。
常州溧阳创智园鸟瞰图
而钟楼区经济开发区的智谷工厂光储充一体化场站通过“光伏+储能+充电”多能互补模式,打造“场站车网”互动微电网新示范,楼顶的光伏面板集成了0.9峰值兆瓦光伏系统,月均发电量达8万千瓦时,年化清洁能源产能突破100万度。同时,这一场站还配建了5组智能储能机组,总功率1.33兆瓦,通过每日“两充两放”调度策略实现峰谷套利价值最大化。电力除了供应企业需求外,通过5台智能充电桩还可以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构建起分级充电服务体系,满足园区多元充电需求。
智谷工厂光储充一体化场站在保障能源安全可靠性的同时,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实现了用电成本精细化管理,为园区企业构建绿色低碳、经济高效的用能体系,成为工业领域可复制的智慧用能模板。
从产业强基到场景创新,从光伏组件生产线到虚拟电厂调度中心,从工业园区到社区楼宇,常州正以“政府推动、电网示范、企业实施、社会共建”的模式,将微电网打造为新型能源系统的核心载体。这座兼具产业厚度与创新锐气的城市,正以微电网为支点,撬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能源革命,为“双碳”目标贡献“常州智慧”与“常州方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毕俊星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