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人有多爱足球?解码一座城市的足球DNA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17 15:12:00
7月16日,在2025“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男子U19组名次赛(第一回合)中,海安博文中学以2:1战胜去年冠军苏州吴县中学,以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点燃了整座城市的激情。
这一刻,不仅是海安校园足球队的荣耀时刻,更是折射出这座城市与足球的深厚羁绊——这个夏天,足球的热浪席卷海安,从“苏超”赛场的锋芒毕露,到海安“校超”“苏小超”的青春热血,再到“通小超”赛场上的坚定步伐,当赛事的聚光灯照向这些年轻的身影,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城市与足球最炽热的双向奔赴。
绿茵场上的少年志
始于热爱 久于坚持
“能和全国的强队过招,是我们的荣幸。这次我们创造了历史,未来一定能走得更远。”6月28日16:15,当终场哨声划破远在千里之外的福州赛场,海安市博文高级中学(海安外国语学校高中部)主教练刘勇的话语里,藏着这支年轻球队的雄心与底气。
作为首次征战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的“学生军”,他们一路过关斩将,以四连胜强势挺进八强,最终斩获全国第六名,创造了江苏在该赛事的历史最佳战绩,也是县级中学在该赛事的最佳战绩。
这支2022年才组建的球队,用短短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从“足球新军”到“赛场黑马”的蜕变。其成功的密码,就藏在每周6天、每天90分钟的高强度训练里,藏在26名队员日复一日的默契磨合中,更藏在那些磨破的球鞋和晒黑的皮肤背后——是热爱浇筑的执着,更是坚持淬炼的成长。
在绿茵场上追梦不止,在攻防之间斗志难歇。从全国“校超”赛场载誉归来,他们马不停蹄再战“省长杯”,以小组赛C组第一名积12分进入八强。随后零封对手、狂揽33粒进球,一路高歌挺进决赛。当与老对手、传统劲旅苏州吴县中学再度相遇,少年们的眼中闪烁的,是势不可挡的求胜渴望。
同样的热血与荣光,正在更多赛场续写。在2025年南通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中,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的队员们历经惊心动魄的“点球大战”,赢下如皋外国语学校,最终捧起海安历史上首个初中校园足球冠军奖杯。此外,海安市实验中学和城南实验小学分获高中女子组冠军和小学男子甲组亚军,均创海安参赛历史最佳战绩。
绿荫翻涌处,尽是少年热血正酣。这些奔跑的身影,诠释着最纯粹的足球哲学:没有凭空而来的奇迹,只有脚踏实地的足迹。那些湿透的球衣背后,是滚烫的热爱与持久的耕耘,那些草皮上的磕碰和赛场上的冲锋中,不仅有技术的精进,更印证着海安这座城市的足球性格——放肆热爱、持之以恒、永不停歇。
足球土壤的培育密码
“见缝插针”的绿茵智慧
海安,虽无恢弘的万人足球场,却将足球场巧妙地编织进市民的生活半径。大桥下、小区里、河畔草地,海安的足球场地,“见缝插针”。
如海河大桥下,无论晴雨天气,常有市民三五成群,来一场友谊赛。桥上车水马龙,桥下绿茵争锋。2024年,考虑到附近居民的运动需求,这块曾被人忽视和遗忘的角落,摇身一变成为全封闭笼式足球场。巧妙的是,桥下空间冬暖夏凉,桥墩更是天然顶棚,直接解决遮阳避雨难题。夏夜,凉风渐起,照明系统亮起,这里便是周边青年的足球圣殿。
同期建成的还有云水园的五人制球场,云水园作为海安目前面积最大的口袋公园,总占地2.08公顷。这里以“大”为魂,借水造境,足球场边,是如绿色丝带环绕球场的滨水步道,一旁还有儿童游乐设施,周末这里常见一家人同游:父亲场内踢球,母亲河畔散步,孩子场边嬉戏。正是“无中生有”,对闲置空间的利用智慧,让这里从荒草丛生的河畔空地,变成全民可用的健身宝地。
还有更早建成的胡集街道体育健身公园,拥有全市第一个社会化(非校园)标准化11人制足球场。这里还配备智能健身路径,采用太阳能自发电系统,实时显示运动数据、消耗热量等功能。新通扬河生态廊道球场、各村居街道球场……海安的足球场地“见缝插针”,串联成片。
近年来,我市已累计建成南通市级以上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51所,所有学校都建有足球场。目前,我市现有11人制、8人制公共社会足球场各1片,5人制足球场6片,学校足球场74片。
当夕阳将如海运河大桥的梁影投射在球场上,云水园里,孩子们追着足球奔跑射门……在海安,“十分钟足球圈”已逐渐成为现实,“见缝插针”式的足球场地建设,也让足球真正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健身方式,让关于足球的梦想种子在缝隙中迎来生长的季节。
一座城市的足球心跳
南通队“第12人”已就位
“咚咚!咚咚咚!南通队,加油!”战鼓擂动,声浪震天。“苏超”赛场上,球员奋力拼抢;场外的“第二现场”,海安球迷们忘情呐喊,手臂如林高举,不仅托举起整座城市对胜利的渴望,也让所有人看到了足球最纯粹的热血模样。
作为南通支云足球俱乐部首批认证的6家官方球迷会之一,并且具有社会团体证,9年来,海安通海蓝魂球迷会一路追随,一句句加油口号,也越发嘹亮壮大。“忠于看台,成为南通球队最坚定的‘第12人’。”这是球迷会会长王慧内心深处的声音。
自南通开启“全域观赛”,球迷会便积极组织球迷们在海安“第二现场”为南通队加油助威,从6月29日主场对阵宿迁队到7月5日客场对阵徐州队,虽然没去到现场,但一声声沸腾呐喊、一阵阵欢呼鼓点,直击每个人的胸膛。
如今,海安通海蓝魂球迷会成员已接近4000人,其中有企业员工、创业者、外卖骑手和教师……球迷来自各行各业,可一颗热爱足球的初心从未变过。记者了解到,“苏超”期间,自发组织在海安“第二现场”看球的球迷将近500人,大家伙儿心照不宣:“为南通队加油,必须铆足了劲儿!”
当十三个城市之间的对阵激发起江苏人的地域自豪感时,每个南通人都想为家乡队伍拼尽全力。
球迷李海丰今年41岁,2015年他就加入通海蓝魂球迷会,后来妻子雍婷婷和儿子李子旋也入会成了铁杆球迷,一家人整整齐齐地为球队加油,成了看台上的靓丽风景。李海丰感叹,这次“苏超”,让全家对足球的激情更为浓烈。7月19日对阵盐城队,李海丰将和其他球迷提前两个小时入场布置应援区域——
鼓点敲的是通江达海的豪情,呐喊里裹着整座城的期盼,那些自费筹集的横幅与喇叭,分明是把热血绣进了城市的旗帜。“所有应援设备和条幅均是球迷们自发筹集,是大家满满的心意。”李海丰说。
十三个城市的角力场上,南通队的战袍在风中猎猎作响。而那片永不褪色的“海安蓝”,正用最炽热的心跳证明:足球从不止于胜负,它是让一座城紧紧相拥的纽带,是让平凡人共同仰望的星光。这抹蓝,是战魂,是勋章,更是大家写给足球的,一首滚烫的诗。
或许,每一场比赛的哨声响起,重要的并不是胜负,而是这座江海之城,以足球之名,激荡起同频脉搏里的鲜活热爱——关于少年的梦想,关于城市的激情,关于那些因热爱而闪光的日常。
这才是真正的“双向奔赴”:足球给了海安人热血与荣耀,海安人用全域的沸腾,还足球以最赤诚的拥抱。
通讯员 缪凡 蔡诚 周瑞萌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