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保障跑出“加速度” 安全底线筑牢“防护网”——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晒上半年高质量发展“硬核”成绩单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22 07:57:00
重大项目用地应保尽保,不动产登记服务便捷高效,矿产资源勘查捷报频传,地质灾害防治未雨绸缪……近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召开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一份份沉甸甸的“期中答卷”集中亮相,全面展示了上半年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在服务高质量发展、守护安全底线、增进民生福祉方面的扎实成效与创新突破。从广袤陆地到蔚蓝海域,从城市核心到乡村田野,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的力度、速度与温度,正为江苏经济的持续回升向好注入强劲动能,也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优美生态环境构筑起坚实屏障。
发布会现场
重大项目落地驶入“快车道”,要素保障打出“组合拳”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今年以来,江苏自然资源系统深入开展“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护航行动”,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截至6月底,全省已完成1.14万个各级各类重大项目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累计保障用地面积超92万亩,有力保障了各级重大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为经济持续向好提供了坚实的空间支撑。
上半年,南京、无锡、常州、苏州4个报国务院审批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所辖28个县级规划全部获批,标志着我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全面建成,为全省重大项目精准落地提供了法定依据和清晰“导航图”。在试点成熟基础上,全省域推行用地用林合并审批,总体公示时间缩短5个工作日,申报材料清单精简35%,综合审查时间缩短37%。
向海图强展现“新作为”,蓝色经济注入“强心剂”
依海而兴,向海图强。全省海洋资源管理工作坚持“依法管海、生态用海”原则,聚焦重大项目用海需求,在保障发展与保护生态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上半年,全省共保障各类型项目用海面积约11.25万亩,拉动投资约135.64亿元。 其中,2025年度31个省级重大项目用海保障已全部完成,合计保障用海面积约9.74万亩,为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用海要素支撑。
积极推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变“沉睡资源”为“发展动能”。上半年,共推进7个项目在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区域落地,盘活利用海域面积518.13亩,拉动投资约13.87亿元。全省完成自然岸线认定10.63千米,自然岸线现状保有量达到309.77千米。
不动产登记服务升级“暖民心”,产权保护优化“软环境”
上半年,全省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466.3万件,颁发不动产权证书190.2万本、证明89.1万份,办理抵押登记85.6万件、涉及抵押金额高达5.26万亿元。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交房即发证”惠及25.2万套房屋,“交地即发证”覆盖1122个项目,让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改革的速度与温度。
全省已全面实现不动产登记高频业务“当日办结”,建立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6000余个。常态化开展不动产“带押过户”,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上半年办理2.2万件,涉及抵押金额310亿元。创新推出“无还本续贷”、“分幢(层)登记”等举措,上半年办理“无还本续贷”抵押登记8600余件,助力企业续贷融资2238亿元;为296家企业按幢(层)办理登记4639件,助企灵活融资333亿元。
地灾防治织密“安全网”,汛期攻坚守护“生命线”
当前正值汛期,7-9月是我省地质灾害高发时段。上半年,全省共派出专业技术小组221个,累计3447人次,排查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及不稳定斜坡2778点次,做到隐患早发现、风险早管控。建成并投入运行全省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平台,构建了“一屏两端三系统”的地灾智防2.0体系(即指挥调度大屏,PC管理端和移动信息端,覆盖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御响应与速报全流程的信息系统),实现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升。
从保障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到守护千家万户生命财产安全;从便捷高效的不动产登记服务,到向地球深部探寻资源宝藏,省自然资源厅上半年的工作答卷,充分体现了服务大局的担当、改革创新的锐气和守护底线的决心,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坚实的自然资源支撑和保障。
扬子晚报/子牛新闻记者 季宇轩 通讯员 伏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