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区箱变“中暑”起火 供电人连夜抢修守护清凉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3 19:39:00
“10千伏龙亭线抢修结束,线路恢复供电,3台箱变低压发电撤出,送电正常。”8月12日凌晨0点20分经过发电、抢修一线人员6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溧阳市金谷广场小区2号美式箱变高温起火故障被成功处置,小区恢复正常供电。
8月11日17时45分,正是用电高峰,位于溧阳市燕山中路的金谷广场小区,突发险情,报修电话不断。“这边变压器着火了,金谷广场小区4幢全部没电,金谷广场6幢也没电……”国网溧阳市供电公司调控分中心大屏显示故障信息:10千伏龙亭线跳闸,重合成功。接到消息后消防大队与供电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经巡视检查,工作人员很快锁定故障点——为小区供电的金谷广场2号箱变G283设备本体出现故障。他们立即汇报现场情况,并紧急拉停10千伏龙亭线金谷广场环网柜金谷2号箱变1130和金谷1号箱变1140开关,切断电源以隔离故障点,配合消防人员先行处置现场火情。
明火被扑灭后,浓烟尚未散去,抢修人员扒开箱变上方的彩钢瓦,一股热浪夹杂着刺鼻的烧焦味扑面而来。“里面温度太高了。”金谷广场小区是溧阳城区的老小区,建成时间早,基础配套设施受限于当时的技术规范、规划理念及施工条件,相对落后。小区4幢与6幢之间的3台箱变,建设时采用简单的彩钢瓦板房作为与周围物理隔断,虽起到安全防护作用,但散热通风效果极差。每到夏季用电高峰,室外高温叠加变压器运行散发的热量,使得板房内温度持续攀升。对此,供电公司配电运检中心一直格外关注小区配电设备,不仅频繁安排工作人员前来巡视、进行人工物理降温,还将小区老旧配电设施纳入了项目改造计划。没想到,在这个温度不算极高但湿度较大的闷热天气里,已运行20多年的金谷广场2号500千伏安美式箱变还是因“高烧”罢工了。
故障隔离除了起火的2号箱变,还涉及金谷广场1号和3号两台箱变,其中一台为沿街店面和商铺供电。闷热的天气里突然断电,小区居民,酒店老板,母婴照料中心负责人纷纷赶到现场,焦急地询问来电时间,现场很快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盼着能尽快恢复供电。“这台变压器烧坏,需要更换。我们已调派发电车过来,先临时供电,请大家理解配合,让出通道。”国网溧阳市供电公司配电运检中心正副主任,运检二班班长及抢修负责人及时赶到,一边耐心解释,一边根据现场设备、系统负荷和小区场地等情况,通过微信、电话迅速指挥协调多组发电梯队赶来。
19时许,从溧阳城西胡桥赶来的100千瓦、200千瓦的两辆发电车,在地面人员的引导下穿过仅2.5 米宽的辅道,抵达小区西边围墙外指定位置。发电作业人员立刻行动,打开车厢、拉出临时导线、确认接入设备,在做好验电核相等安全措施后,戴上绝缘手套成功将应急电源接入两只低压分支箱。随着发电车有节奏的轰鸣,故障停运的2号箱变低压负荷成功转移到应急电源车,率先完成发电。
“电来了!”人群中响起欢呼声,而此时的发电作业人员早已满头大汗。
紧接着,两辆400千瓦的大型发电车分别从12公里外的溧阳新昌和90公里外的常州驻点赶来。他们在狭窄的小区道路上左拐右绕,小心翼翼驶进现场。此时现场清理工作刚结束,20:30不到,两辆400千瓦发电车先后接管了被故障隔离的1号、3号箱变低压负荷。“现在的供电服务真不错,这么快就发电了,供电部门太不容易了!”看着抢修人员忙碌的身影,围观居民纷纷点赞支持。
四台发电车像四颗“临时心脏”,让小区灯火、空调、及商铺满血复活。应急发电到位后,万家灯火重新亮起,现场的嘈杂声渐渐被空调外机转动的呼呼声取代,但更艰巨的抢修工作才刚刚开始。
由于损坏的2号箱变是老式美变,目前已不再使用,仓库没有同型号备货,而630千伏安的箱变又因场地尺寸不符无法替换,现场最终确定采用最快捷的临时抢修供电方案:“将2号箱变短接,低压负荷割接至金谷广场1号箱变和金谷广场3号箱变。”
21点整,在牵引车的配合下,故障的2号箱变被吊离现场。工作负责人王伟春随即召开开工会,布置抢修任务并强调注意事项:“先做好验电接地安全措施,里面作业面狭小,旁边还有运行的低压发电设备,务必保持安全距离!”
昏暗的灯光下,4名抢修人员合力将笨重湿滑的高压电缆分支箱抬进狭小的作业面,用于电缆短接。另有2名抢修人员下到阴暗潮湿,空气浑浊,蚊虫肆虐的电缆窨井将从故障箱变拆下来的两根120平方毫米高压电缆像“穿针引线”般通过窨井口一点点顶进高压分支箱,将电缆调整到合适的位置,预留出足够的电缆头制作长度。
电缆头制作对工艺、环境和安全要求极高,割剥钢铠、压接端子,安装热缩管、密封处理……,每一步都环环相扣,抢修人员丝毫不敢懈怠。密闭空间里闷热的环境,让他们备受煎熬,豆大的汗滴不断从脸上滑落,每一秒都在考验着他们的毅力。
“送电正常,电压合格。”8月12日0点,随着操作完成,10千伏高压成功送电,现场抢修圆满结束。9名抢修人员的脸庞被汗水浸透,泛着铜色的光泽。此刻没有掌声,透过居民窗口透出的灯光,电缆井口腾起的热气尚未散尽,但电流已沿着刚刚“缝合”的“伤口”,为小区居民送去了夏夜的清凉。4辆发电车悄悄撤离,市电恢复供应,小区重归宁静。夜归的居民或许不会知晓,在小区的逼仄角落里,刚刚上演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微创手术”,而那一盏盏亮起的灯光和空调送出的阵阵清风,便是今晚最动人的勋章。
张春艳 史刚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