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弱有所扶,“洗”出新生:南大学子调研全国喜憨儿洗车中心,探索助残新模式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4 15:57:00

“我的人生,是一场‘生命影响生命’的爱的传递。”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太阳花残疾人之家,负责人朱军林握住南京大学学生的手,这句话如星火般点燃了整间会议室。


课堂理论照进现实:一场跨越千里的助残实践

“孩子大了,总要走出家庭与社会握手。”“你要是没有工作,人是很痛苦的。”“这一个小小的点,如果真的去解决问题,触动大家的内心,我觉得这个可能的燃点和影响是几何倍数地在增加。” 2025年3月,深圳喜憨儿洗车中心的影像还在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课堂屏幕上闪烁,“喜憨儿洗车中心”创始人曹军在纪录片中的话语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同学。


在吴秋怡老师讲述下,“弱有所扶”的案例在同学们心中悄然埋下种子。三个月后,一支由十余名南大本科生和研究生组成的“弱有所扶,‘洗’出新生”实践团队奔赴南京江北新区,探访太阳花残疾人之家及其运营的喜憨儿洗车中心。


在模拟生活场景的“社区家庭”里,队员们目睹喜憨儿们学习叠被、烹饪的专注;在纪实短片中,一位女孩擦拭着车窗腼腆笑道:“我要给自己交社保,还要买化妆品变美!”——劳动赋予的尊严,在此刻具象化为一张张自信的笑脸。


当团队对话机构创始人朱军林时,这位十年坚守的助残工作者道出初心:“从创立社区家庭到探索‘喜憨儿菜鸟驿站’,因地制宜建立‘喜憨儿洗车中心’,每一步只为搭建残障群体融入社会的桥梁。”最令她欣慰的,是见证多位喜憨儿不仅实现就业自立,更组建了家庭。

车轮上的新生:从南京到赣州的“尊严试验”

7月9日,实践团队转战江西赣州上犹县。在创办仅一年的喜憨儿洗车中心,创始人何吉军的故事令人动容。“我自己就是脑瘫孩子的父亲,”这位年过五旬的创业者坦言,“创办这里,是为千万个残疾人家庭找条出路。”


墙上的“光荣榜”记录着14名员工的成长:邱至强主动将第一名让给女同事的善意,罗肖华擦拭车窗时满足的宣言“我就想天天干活!”。现场一位顾客指着光洁的轮毂缝隙赞叹:“连细节都一丝不苟!”——当水枪冲走泥泞,一同冲刷的还有社会对心智障碍者能力的质疑。


何吉军道出运营的艰难:门店至今入不敷出,但他坚持“首先要做好自己”。临别时,罗肖华拉着队员的手问:“姐姐明天还来吗?”那份孩童般的赤诚,让所有人心头一热。

政策东风:青年调研对接国家行动

实践团队的脚步恰与时代浪潮同频共振。7月16日,国务院发布《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其中“支持为孤独症等心智障碍群体开展全链式融合就业服务”的表述,与团队调研的喜憨儿洗车模式高度契合。


“这正是我们实践的深层意义!”队长孙奥激动地说。方案中多项举措直指团队关切:建立高校残疾毕业生“一人一策”帮扶台账、设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推广“互联网+”居家就业模式。农业农村部更明确要将残疾人纳入乡村产业帮扶。

在“保护”与“放手”间寻找答案

“不要高估他们的能力,但别低估他们的潜力。”何吉军在赣州调研中的这句话,被队员们记入实践报告的核心建议部分。团队提出三大方向:技能适配化:开发洗车、快递驿站等流程清晰、协作性强的工作场景;支持系统化:建立企业-家庭-社区联动的“就业后援机制”; 政策精准化:对初创助残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与融资绿色通道。


这些思考与国务院政策形成共振——方案中首次新增文旅部、工信部等5部委协同推进助残就业,要求地方政府将其纳入民生实事项目。


告别车轮飞转的喜憨儿洗车行,南京大学的青年们带回的不仅是18万字调研报告,还有一场场面向孩子们的宣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思颖在宣讲活动中谈到:“从前在课堂讨论‘弱有所扶’,今日才懂何为‘洗’出新生——当一位喜憨儿父亲说‘要踏踏实实把小孩养大’,那是政策文件里读不到的生命重量。”


这个夏天,这些年轻的身影在深圳、南京、无锡、上饶、赣州、孝义的助残一线,见证了国务院政策中“促进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的就业”背后的温度。“这几年,我们的喜憨儿洗车项目不仅扩散到了全国各地,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力。我们的项目入选哈佛商学院、中欧国家商学院的案例库。去年的巴黎奥运会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八届主席团主席程凯向他国介绍了我们的项目,这让我无比振奋。“正如曹军所言:”我们的任务不是输出一家店,而是推广一整套教学、培训、管理的体系化标准化模式,分享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才是时代所需,我坚信未来大有可为。”而这份传递,正通过青年的笔与脚,汇入时代江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笪越

校对 盛媛媛